板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可想而知,就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课应该掌握的教材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持久。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事实上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要乃至惟一的目标,所以能够发挥如此作用的“板书设计”备受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在大张旗鼓地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当我们意识到课堂上教材并非惟一的教学资源时,当我们确信课堂上学生能从老师那儿、同学那儿同样学到许多东西时,当我们明白课堂上学生学习既定内容的同时可能也应该不断地生成着新知识时,我们还能以事先设计的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板书来限制课堂教学吗?来束缚学生乃至为师者本人的思想吗?
板书不能只是为帮助学生记忆服务,它更应该为帮助学生思考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的对话和交流中,可能随时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探究的现象,产生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往往是课前无法精确地加以预测的,是不可能事先进行固定的板书设计的。适时地把它们板书出来,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讨论和交流,能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在这方面,我最欣赏的是我校恽红玉老师。她上课时,从来不用即定的板书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更没有在学生回答出预设答案时适可而止,而是充分给学生发言和表现的机会,甚至把学生的答案都写下来,让学生讨论哪个最恰当,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学生除了完成教材内容,更是在完成新课程提倡的“生成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