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是全校闻名的调皮学生,绝顶聪明,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的宠儿。刚上一年级,整册书上的内容都会了,上课老师一提问只见他的手,老师一不让他回答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他属于那种学习上喂不饱,时时需要表扬和夸赞的的孩子。他看见我也不怕生,常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也挺喜欢他的。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走在大道上,刚好小轩迎面走来。如果在平时的话,他早就一脸阳光地跟我打招呼:“Good morning, Miss Yang!”他英语学得好,一见到我总是用英语打招呼。可是今天奇了怪了,他一见我马上扭过头,想从大道的边上绕过去。我挺纳闷的:今天怎么回事?我迎着他走上去,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本白净的小脸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道刺眼的伤痕,一看就知道不是摔的,而是被人打的。我故意哈哈一笑,逗他:小轩,星期天又和谁打架了,打得这么伤?他低着头,一声不吭,和平时的伶牙俐齿绝然不同,只想赶快从我身边走过去。我见他不肯说,也没为难他,就让他去教室了。
吃饭的时候,老师们都在议论:怎么有这么狠心的家长,孩子只不过是拿了十元钱,就像抓住小偷一样往死里打?原来他们说的是小轩,他偷偷拿了父亲的十元钱去买零食,被发觉后,妈妈按住他的头,爸爸用铁棍抽他的脸,所以才有那些伤痕。为此,老师们都心痛不已。我叫他老师好好地和家长沟通一下,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小轩的调皮,所以少不了爱父母的打骂。
虽然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才” “慈母多败子”……但这是以前的育儿方式,而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是独立的个体,全家人的焦点。虽然必要的惩罚是少不了的,但不能把打骂孩子当作家常便饭,这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首先身体方面的伤痛,父母盛怒之下往往掌握不好分寸,非常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其次是心理伤害,打孩子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伤害了亲子关系,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后患无穷的。最后,打孩子并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后果。孩子小,你打他,他畏于你的强大而屈服了,但并不理解为什么,而且他以后会为了躲避体罚而用遮掩和撒谎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你和他之间互通有无的交流渠道从此被堵死。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他从父母身上学会了以暴易暴,任何事情不用讲道理,谁力气大谁就赢,以恐吓、威胁、武力制服他人,这样的人在今后的人际关系中怎么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呢?用暴力控制孩子的行为,立竿见影的效应是短期的,因为孩子很快就会长大,很快就不服打了。现在讲究社会和谐,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以老的方式、方法来管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有耐心和信心……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孩子的感受。摒弃一些陈旧观念,科学地教育引导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