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门球教练培训班上,著名门球教练胡杨给学员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门球预赛第一的球队在决赛时输球的概率很大,反而是跌跌撞撞进入决赛圈的球队最后夺得了第一名?他举了很多全国比赛的例子来说明了这一点,甚至在一次规模很大的全国赛的四分之一比赛中,四个小组第一都输球了,这种结果莫不令观众啧啧称奇,议论纷纷。
听了胡杨老师提的问题,我想到了我校少儿门球队的比赛经历的确也有这样的怪现象。我校门球队成立将近两年来分别参加了两届区赛、省赛和全国赛。两届区赛在预赛时都是先输后赢惊险得以小组第二进入决赛,但最后都取得了冠军,而在2013年的省和全国赛上都以小组第一进入决赛,但最后都遗憾丢掉冠军。尤其是在全国赛预赛时一路高歌猛进,以绝对优势进入决赛,但决赛时却连战连败,士气低落,最后只得了第七名,这种结果令当时还只是助教的我很失望,赛后也对这些比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思考,但没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次听了听了胡老师提到的现象,不得不又让我陷入深深思考中。
理论离不开实践,今年因为要更好地学习门球指挥技术,我在担任少儿队教练的同时也代表马杭队参加了武进区门球甲级联赛和一些杯赛,又经常碰到预赛第一名到决赛时却发挥不佳的怪现象。自己参与打球后就能切实感受到球员比赛时的心理变化,现在我想从球员的角度来分析决赛为什么会这种怪现象。门球比赛决定胜负的因素,大致包括球员的技术水平,教练的临场指挥的水平,还有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状态。能进入决赛的球队实力应该相差不多,加上比赛时的偶然因素,胜负本就很难预料,至于第二名的反而胜率高一些的原因,我认为只能从两队决赛时球员的心理变化不一样来分析。门球比赛越到关键场次球员心理可能会越紧张,心理的紧张会导致挥杆动作变形,从而影响队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小组赛是循环赛,输一场也有可能出线,决赛是淘汰赛,那可是一场都不能输啊,所以决赛时教练和队员相对就更紧张了。预赛以全胜进入决赛的队伍在淘汰赛时打顺风球还好,如果碰到逆风球或打了一杆失误球,队员心理波动就会很大,这时心态不能马上调整好,就会越打越紧张,越打越畏手畏脚,失误也就越来越多。而跌跌撞撞进入决赛的队伍,预赛时经历了挫折,心理抗压能力相对变强了,决赛时即使遇到失误也能保持较好的心态,打球时就更能发挥出水平。实力此消彼长,第二名的队伍胜率较高就很正常了。
如果球队小组预赛第一,怎样可以避免这样的怪现象?我认为队员们要做到不能过度兴奋和骄傲,教练应该主动在决赛之前给队员做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让队员调整好心态,以平常心来对待淘汰赛。在决赛时如果队员出现失误,教练要沉着冷静,给队员及时的安慰和鼓励。如果做到这些,那么我相信这样的决赛时的怪现象就会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