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只管读,只管读!
发布时间:2014-02-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文强

长城和运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相比于上册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师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样的“第一课”。读之,有应声而出的韵律美;看之,有错落有致的形象美。文章也是有相貌的,读起来难听的东西,看上去也必是一团刺眼的垃圾,让人掩目不及;听起来养耳的,看上去也必是一片怡情的景致。像《长城和运河》这样的课文,就不适合质疑讨论,因为那就破坏了文本露珠般圆融又露珠般娇脆的美感特质。
       孩子们,我们且读起来吧。只管读只管读
       初读,发现两段首尾四行的完全相同,奠定下自豪的情感基调;再读,发现两段中间四行很像,有一股纵横浩荡之气注入胸襟;三读,发现两段中间四行是一一对应的,这正是需要带领孩子好好揣摩的地方。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念着。同时,用一整枝黄色粉笔的笔杆,将整块黑板上从右到左,蜿蜒贯穿。
     “哇!”孩子们惊呼起来。 
     “像”,教师轻轻说出一个字,孩子们气壮山河,大声跟上: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尽量用声音表现出运河的开阔动人。同时,用一整枝蓝色粉笔的笔杆,将整块黑板从上到下,逶迤贯穿。轻轻说道:“这,就是运河。”孩子们脱口而出: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然后,围绕“巨龙”与“绸带”的不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与“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的不同,并且联系秦、隋两朝距今远近的不同,长城与运河的功用的不同——体会长城何以“不朽”,运河何以“动人”。 
       分组分角色轮流朗读,逐行逐句玩味朗读,一一对应对比朗读——朗读讲解,水乳交融。当孩子们对于两段中间四句有了较深体会,教师指着黄横蓝纵、恢宏粗犷的板书问:“两幅奇异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要驾驶着飞机看?”
     “万里长城啊,千里运河啊,不在飞机上,哪能看见全部?”“坐飞机,也只能看见一段。”
     “所以,必须驾驶飞机!”
       七嘴八舌中,“呜——无——!”一个男生站起来,离开座位,双手转动“飞机方向盘”,闭着眼睛,一副翱翔沉醉的样子。 
     “闭着眼睛,你还看什么呢?”教师问。
     “呵呵。”
       笑过之后,朗读在已有的雄伟开阔中,又加入了俯瞰神州的轻逸和陶醉——其实,那孩子闭着眼睛,是有道理的。
体会一层层加深,语感一层层提升,这时的朗读已无法用语言明晰指导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学生的体会有轻也有重,有高也有远,有刚也有柔,有清也有浊——各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吧。
       只管读,只管读,只管读。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课后这个问题,学生没有能说出什么。
       于是教师饱含深情地讲解了乐山大佛和都江堰。
       兵马俑、故宫、圆明园、十三陵……这些也是吧,然而我不想说。
很多年前去过运河,既黑且臭。然而今天,显然不适合告诉他们。今天,且让运河在我们的心中“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