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培养学生安静的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13-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雯燕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聪明活泼、能说会道,各方面都表现得很积极,可往往作业中错误百出、字迹潦草,成绩更是不够理想。
问题究竟在哪里?其实很简单,这孩子只有活力,没有静力。活力有余,安静不足。聪明的学生不见得就能够适应学校生活,聪明的学生也不见得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如果一个学生指望获得比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语文方面,他所需的并不多,但他必须养成“安静”的学习习惯。
一、安静地阅读
“阅读”在一般人看来只不过是学校生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可是我把养成“安静地阅读”这个习惯看成学生学习上的一个关键品格。我们可以从“静能生慧”来估计“安静”的教育学意义, “安静地阅读”是人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一个基本前提。所以,尽可能的给学生一个阅读的安静的环境,放点轻柔的音乐,教师不要在教室里讲话、批改作业,甚至大声呵斥学生改正题目等,而是师生静静共读。
二、安静地倾听
上帝给人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其实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多听少说,善于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高雅的素养。因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表现了对说话者的尊重,人们也往往会把忠实的听众视作可以信赖的知己。我们小学生的特点是好表现自己,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课上,他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孩子的发言甚至还没有结束,其他的孩子就很焦急地说“老师,我、我……”,只顾表达自己,而没有人倾听别人的发言,甚至往往站起来后还在重复别人的答案。还有的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儿早已不在课堂上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培养孩子静静倾听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安静地作业
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难以做到的事情,也是最令我们老师头疼的事情。其实,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不要过分责罚,关键是正确引导。
1、明确每个时间段的作业量和目标,让学生分段完成。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表扬和鼓励。
2、训练学生的写字速度。学生很长时间不能完成,兴趣大减,产生烦躁心理,就会在教室里吵闹起来。
3、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孩子很多时候总是因作业多或做作业枯燥等原因而不愿做作业。这时,不妨采取一些小技巧,如给他一个奖励,满足一个愿望等,如果没能按时完成作业,则给一定的惩罚,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些孩子因为学习不得法,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很多作业不会做,渐渐对学习做作业失去了兴趣。当然会在教室里大吵大闹引发别人注意。
5定规矩,也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监督的机制,不仅自己监管,还可以培养学生小干部帮助监管。在带有强制性和惩罚性色彩的规矩中,使学生明白老师对做作业问题的鲜明态度,从而实现子从强制到自觉、自愿的完成作业的过程。
6、多多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鼓励、赞扬是一味良药,是孩子不断努力的不竭动力。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的鼓励孩子、不断的给孩子打气,远比一味的责骂好上百倍,它会支撑着孩子越走越好。
7、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他们在做作业时,不要唠叨,尽量保持学习氛围的安静、学习时间的连贯。
静则神藏,燥则消亡。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安静”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安静的气质,让他们能够安静地阅读、听课、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