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在教学本单元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研究分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材认为这种经历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本质属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第3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创设的活动情境是分6个桃,引进平均分的概念,突出无论分的过程怎样和结果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显然,“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内涵。然后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第3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学生开展分的活动,通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这些都将为下面有意义的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并能够几个几个地分,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分析、综合,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分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会平均分,清晰建立平均分概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认识平均分
1.谈话导入
教师板书:分 提问:这是什么字?学生齐读“分”。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学校要给一年级小朋友分班级,在我们班级里,老师要给同学们分小组,分新书、分本子等等。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这分东西的过程中,还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研究研究呢?
2.提出问题 动手分一分
(1)猴妈妈摘了6个桃,想把它分一分,如果把6个桃分分成两堆,你觉得猴妈妈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课件出示(1)把●●●●●●,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请用花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
指名板演(磁性学具)。
● ●●●●●
●● ●●●●
●●● ●●●
(2)那如果把6个桃分成3堆呢,又可能有哪几种不同的分法呢?
课件出示(2)把●●●●●●,分成3堆,可以怎样分?
也请小朋友试着分一分。
指名板演。
● ● ●●●●
● ●● ●●●
●● ●● ●●
3.认识平均分
①先请小朋友观察左面的分法,如果是猴妈妈把6个桃分给两只小猴,猴哥哥和猴弟弟,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公平、合理?为什么?(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每份都是几个?
②分成3份的呢,哪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每份都是几个?
③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殊的分法。像这样分东西,分得结果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或者都是4个等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设计说明:创设猴妈妈分桃情境,激起孩子们的动手操作欲望,由此获得现实的感性学习素材。教材中设置的分6个桃的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的活动,对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分成两次操作,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比较,更能获取对“平均分”正确清晰的认识。】
4.即时练习
刚才大家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朋友,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辨认出这个新朋友。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先出示草莓图,再出示萝卜图,萝卜图改成6个和4个)
草莓图 提问:这草莓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萝卜图 提问:这萝卜的分法呢?为什么?
追问:那如果还是把这些萝卜分成两份,怎样调整一下,就是平均分?
调整后追问:现在这萝卜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吗?
小结:对,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齐读)
【设计说明:辨一辨,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萝卜从没有平均分到平均分的过程,既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要使每份同样多,又渗透了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实际操作 理解平均分
谈话:刚才这是把10个萝卜进行了平均分,那想想如果把8个萝卜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课件出示:
试一试:把8个●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动手用8个花片来代替萝卜平均地分一分(提示: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
指名演示分法:
⑴ ○○○○ ○○○○
⑵ ○○ ○○ ○○ ○○
⑶ ○ ○ ○ ○ ○ ○ ○ ○
师生共同评价:这些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组织交流:请具体说说你的分法?
引导:8个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或8个萝卜 ,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 )个。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萝卜平均分,虽然每份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呀?
【设计说明:把8个桃平均分,学生在操作交流中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中体会“相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
三、继续操作 学习平均分
一天,是个晴朗的好天气,猴妈妈带着小猴一起下了山,来到一个桃园,
出示挂有8个桃的桃树
请看,桃园的这一棵桃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猴妈妈想把8个桃分给小猴(课件排齐),不过在分法上有一个要求。
课件出示:8个●,每只小猴分2个桃,
提问:“每只小猴分2个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每2个作为一份)课件圈一圈。
8个●,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 )只小猴。你能当回猴妈妈,分一分吗? 请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小结:8个桃,每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4份,就可以分给4只小猴。(课件演示)
提问: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指出: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就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课件再次演示)
四、应用拓展 巩固平均分
大家懂得这种平均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进行一次小小的比赛,好不好?比赛的题目是——“平均分,我能行。”。
比赛1:试一试:
课件出示: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同桌合作分一分。
组织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课件演示。
课件出示:
(2) 每3根分一份,可以分成()份。
(3) 每4根分一份,可以分成()份。
分别分一分,说一说,课件演示。
仔细观察三次分的小棒,说说有什么不同?(每份的根数不同,分的份数也不同)又有什么相同?(每份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小结:把12根小棒按照每几根一份的方法进行平均分,这与刚才平均分桃的方法是一样的。这样分,都使每一份分得同样多。
【设计说明:以上的小结非常及时和必要,通过对分桃和分小棒的过程进行类比同化,使学生清晰建立平均分概念的表象。】
比赛2:先圈一圈,再填空。
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图,说说把多少东西,怎么分?
先圈一圈,再填空。
投影核对。
比赛3:想想做做3
出示题目图:说说题意。
可以根据题目意思直接想一想,也可在图上圈一圈。
组织交流:
先让直接思考的小朋友说一说,再让操作的小朋友进行证实。
比赛4:思维大比拼
18个●,每人分9个,可以分给( )人。
18个●,每人分6个,可以分给( )人。
启发: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人分几个,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几人?
18个●,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 )人。
18个●,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人。
18个●,每人分1个,可以分给( )人。
【设计说明:气球图的处理,在于一个活字。先独立思考,为学生选择多种解题策略创设时空,然后在多种平均分的方法交流中,借助动作思维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最后的提问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渐脱离直观动作,向抽象思维过渡,为认识除法的教学埋下伏笔。】
比赛5:寻找身边的数学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平均分,你能举例说说吗?
四、回顾总结 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