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公开课六大“紧箍咒”
发布时间:2013-10-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雯燕

 

众所周知,上公开课的目的是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可如今的公开课已上成了表演课、比试课,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与课堂效果,只是一味地尽情表演,使尽浑身解数,追求表面的热闹和繁荣,以博得听课者的喝彩和好评。这种做法已经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相去甚远。我们有什么理由对课堂上的几十名学生视而不见呢?俗话说,家常菜最养人。只要秉持自己的个性,充满着一腔激情,怀着一片诚心,教清楚、教明白,教会学生读书、写作,并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即可。用不着那么多的弯弯绕,也用不着因照顾听课者的情绪和爱好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下面就谈谈这六大“紧箍咒”:
一、环节齐全。所谓环节齐全,就是要有导入,要有过渡,要有提问,要有学生活动,要有小结,要有作业布置。一项不合格,即被诟病。
二、完整紧凑。所谓完整紧凑,就是必须用四十分钟上完一节课,不能留尾巴,不能拖课。为了完整,我们就选择量小、简单的内容来教;为了紧凑,我们与学生的交流只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不敢再深入一步,因为时间不允许。许多问题刚刚开始,就只好煞尾,常常是意犹未尽,不能尽情发挥。
三、信息量大。所谓信息量大,就是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大量的内容。为了追求信息量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我们只好遍地开花、花样翻新,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博学家。结果只能是广种薄收、收效甚微,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四、气氛活跃。所谓气氛活跃,就是在课堂上气氛不能太沉闷,有老师的提问声、学生的回答声、师生的嬉笑声、小组的讨论声……无此,则视之沉闷。这种片面追求活跃的做法,势必把语文教学搞成了花架子,只有表面的繁荣和热闹,而缺乏实际效果。
五、语言精准。所谓语言精准,就是在课堂上教学语言要严谨、要科学,不可粗枝大叶、随意发挥,当然更不能说错话。为此,我们有些教师经常备教学语言,甚至背教学语言,导致教学语言僵化、刻板,毫无生气。
六、学生活动。所谓学生活动,就是在任何课型上,都要有学生参与。其实,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定,而不是适合任何课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