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
发布时间:2017-05-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云娟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
一、农村课外阅读现状
㈠、课外阅读资源贫乏
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也比城区学生要小,根据我在实习学校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一二年级的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在1―5本,对于开展课外阅读时一大障碍。同时由于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有许多同学选择家庭开展课外阅读,而且是向小朋友借书,这同时也导致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的狭窄。
㈡、环境缺乏阅读氛围
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不够重视,学校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只限于口头
提倡,并没有多大的行动,能够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学校少之又少,有些学校为了追求优秀的期末考试成绩,大量做题,不但不提倡课外阅读,反而对课外阅读加以限制。一些阅读课常常被语文教师拿来做练习,学生们的阅读观念极其淡薄,没有阅读兴趣,形成不了阅读氛围。
学生们在家庭中阅读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普遍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加上经济拮据,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书。学生们放学后很多家长关心的是完成家庭作业。做完家庭作业就应该预习复习课本,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庭教育很重要,由于家长根本不会去引导孩子们去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意识自然很单薄,孩子们在家庭中也就缺乏阅读氛围。 ㈢、优秀阅读作品更新慢
㈣、课外阅读涉及范围小
㈤、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二、课外阅读对农村低年级学生的意义
㈠、、在阅读情景中巩固拓展识字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运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外资源,一些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机械地教授,不懂阅读实践对识字的反作用,殊不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大了汉字在学生头脑中的频率,从而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绳子。其次通过课外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对学生来说,识字是一种需求,既培养了学生可贵的阅读意义、阅读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可贵的识字意识、识字兴趣和识字习惯。是自觉、自律、主动的学习。
脱离语言环境孤立的,机械的识字,会致使学生多音字、同音字和多义字时相混淆。例如一年级学生经常把月和乐混淆,经常组词为音月。有时不仅只是把同音异形混淆,还会同时把多音字同音字乱搭,一些经常看课外书的同学就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会写音乐、公正、大厅、听话。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搭配,只是因为他们见过书中这样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在阅读的情景中巩固及拓展了识字。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同时辨别了一些字的用法例
如他和她、生和升,对于扩词、看图写话有很大的帮助。汉字比较难学,如果要求认识可满足阅读需要的相当数量的汉字再转入阅读,必然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甚至很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阅读中积累汉字,积累成语奠定了高年级习作学习的基础。
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语感是一种能够迅速领会和感悟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语感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后天长期反复阅读的结果,学生只有平时多去阅读课外书籍,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日积月累,才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㈢、启蒙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
优秀的课外读物特别是儿童文学读物总是具有与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相适应的美学特质和人文内涵。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的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对于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无疑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低年级的学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开始时期,书中的价值观、世界观无不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作品能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和文明程度,语文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作品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净化心灵,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更容易让人信服。 ㈣、培养自学能力和阅读习惯
三、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㈠、根据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
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㈢、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㈣、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