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面临的首务就是选题,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选题好像是选种”,像教练员选“苗子”,选题的价值直接关系并影响后期的系列工作。因此,应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讲究方法。
一、选题的原则
1、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这是第一原则。也就是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有能力。有价值的课题,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研究就会落空,结果就会华而不实,研究课题应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生学习的思考入手,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不贪大求远。
3、有兴趣。这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感兴趣,会信心十足,乐此不疲。
4、可操作。小课题侧重于行动研究,强调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所设计的方案应当是可控的,这样最终才能破解问题。
二、选题方法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面对转瞬即逝的问题,不仅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寻求何种可行的解决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选题:
1.“遗憾”中选题
可采用问题分析法确定课题。操作步骤:
①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在哪些方面?
②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是什么?
例:某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满意,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想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展开研究。
主要表现:不会自学,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等。
主要原因:自学能力不强。
可能办法:预习(能力、方法)、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开展课外阅读等。
课题: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研究;小学生数学预习方法指导研究;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研究
例:后进生转化问题——辅导中发现收效不大,甚至辅差辅差越辅越差问题。在辅导中观察他们的情绪态度,发现他们极不情愿。几科都差,本来就贪玩,现在几科老师轮番轰炸,他们当然吃不消,有抵触情绪。提出转思想,转情感,转方法,转基础等想法,在教学中实验,果然有效。最后总结成论文。
2.热点难点中选题
热点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难点是大家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选题的重要来源。当前全市都在推进“345”优质高效课堂,伴随着实验的开展,课堂上一些深层次的热点、难点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预习提纲的设计怎样才算科学?自主学习时应怎样指导?老师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什么时候应该自主学习,哪些课型适合自主学习等,这些问题就可以提炼出一些小课题。
从方法上来说可采用问题分析法确定课题或问题分解法来确定课题。
问题分解法,就是对问题进行分解,寻找到可以研究的问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选题好像是选种”,像教练员选“苗子”。为了选好题,建议老师们进行这样的思考: 我的教学困惑,我的教学问题究竟是什么?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有研究价值的好问题?
三、注意的事项
1.选新不选老
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不是不可以研究,只是这种研究有重复之嫌,比如说“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出现的时机”这一课题,其实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的经验介绍、论文也很多,什么创设情境的时候出现;激发兴趣的时候出现;解决难点的时候出现;化抽象为直观的时候出现等等。我们只要学习下就可以了,没必要再搞重复建设。
2.选易不选难
我们刚开始起步,不妨选择相对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操作,容易搜集素材的课题进行研究。比如说:“课堂上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就容易操作。而如果是“小学生怎样处理学与玩的关系”这个课题的操作难度就比较大,这个课题不仅仅牵扯到学校,更多的时间跟家长的参与有关,另外还有年龄的因素,高年级与低年级就不同。
3.选小不选大。如“小学生良好习惯及其养成研究”就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很多,既包括生活习惯又包括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有可以分为主动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思考的习惯
……我们是不是考虑从中选择一个点来研究。
4.选择自身所擅长的领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身优势和弱势。在做小课题研究时,我们注意扬长避短,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来进行研究。那些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更容易研究成功。
5.选择自身不擅长的领域
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我们的教育行为,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上面的研究反其道而行之,我越是怕什么,欠缺什么,越是要通过课题研究改善它。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比较薄弱,不妨就研究“改善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逐渐发现在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密度如何把握,什么时候提开放式问题,什么时候提封闭式问题,提问应以知识内容为中心还是应以人为中心,提问用长句好还是短句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