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课文,边读边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述故事,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和昨天认识的词语朋友打打招呼吧。
(师出示PPT,自由读、开火车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吗?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曹冲称象》。(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细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谁来读一读你划线的句子。出示。
师:这句话是什么句?(比喻、打比方)把什么比作什么?(生答)
你能用打比方的方法继续介绍大象吗?
3、看到这么大的象,官员们议论开了——。
师:如果你们就是在场的官员们,你们会议论些什么呢?
生:这头大象可真大!(师:会议论大象的外形)
生:这头大象有多重呢?(师:会议论大象的重量)
4、在场的官员们也和你们一样,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师出示第二小节第二句话,指名读。
师出示去掉“到底”的句子:读一读,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解读“到底”:语气词,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谁来读好这句话?你也能用“到底”说一句话吗?
(三)学习第三、四小节
1、曹操听了,也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官员们想出的办法,用波浪线画出曹冲的办法。
2、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官员 砍树造秤 曹冲 赶象上船
3、你觉得官员们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生读句子)曹操认为呢?(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谁来做个动作?(学着摇了一下头)他表演的对不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这句话里的“直”能去掉吗?为什么?
4、师: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两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两个学生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男女分别读两个官员的话,老师读旁白)
5、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谁来读读你画波浪线的句子。出示。
6、曹冲的办法一共分几步?出示课后练习,你能根据课文把这四步标上正确的序号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演示)边让学生齐说第一步、第二步……
7、当要说清楚意见负责的事情的步骤时,我们往往可以使用一些连接词,找一找,课文里有哪几个连接词?(生:再 然后)第一步作者没有用连接词,如果要用你知道用哪个连接词吗?最后一步又用哪个词呢?(师出示课件:先……再……然后……最后……)现在,你能用上这四个连接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吗?
8、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用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简单方便的操作就能测出大象的重量)
9、曹冲想出这个办法的时候是几岁?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才”七岁说明了什么?谁来读出对他的敬佩。你也能用“才”来说一句话吗?
10、曹冲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明过人,谁来当一当聪明自信的曹冲,介绍你的称象方法?指名读(你是非常自信的小曹冲;看出来了,你胸有成足……)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师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不出所料,事情的结果跟自己想的一样)
2、齐读第五小节。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然,这个字笔画真多,数一数共有几画?给它组个词。
2、笔画较多的字要注意把笔画写紧凑。看老师来写一写。(左上夕字多一点,犬字站右边,四点一左三点右,上面要对齐,两边大、中间小。)
3、学生描红、仿写。
4、点评。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4 曹冲称象
官员们 曹冲
砍树 赶象上船
造秤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