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不同类型的书籍适应不同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
1.整书浏览和精读相结合。对于小学生而言,除了平时的课外阅读要求,还有其他的课业要求,所以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书,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于那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趣味性书籍,可以快速地浏览,弄清楚文章中大体的故事情节及所包含的意义即可,对于某些资料性的文章,只需要找到自己关注的内容,不需要通篇去阅读,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另外,对于那些对小学生思想有启发作用的读物,或者是内容篇幅较短小,遣词造句优美的文章,可以采取精读的方法,加深小学生对这些精品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让小学生在这些文章中得到启发,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精品文章摘抄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养成动口动笔的好习惯。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小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优美的词语和诗句或者巧妙的思维想法,这个时候不仅可以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一遍,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摘抄。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拿出这些摘抄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温习,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益处。
3、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很多小学生都有这样一个心理特点,自己付出的努力越多,越希望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好好表现自己,从而得到鼓励和夸奖。因此,教师可以经常组织读书比赛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带来的快乐。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诗歌朗诵的比赛,让他们在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情感的享受和启发,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拓展课外阅读量的兴趣。
语文新课改要求增加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如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所有小学生都是极为重要的。流动儿童的家长应该提高对培养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视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提升教学方法,这样这些流动儿童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语文素养才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封小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好家长,20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