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丢丢的奇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彩片段的导读,激发学生阅读《乌丢丢的奇遇》的兴趣;
2、教会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师指导片段《逆风的蝶》的阅读方法。
难点:由逆风的蝶的阅读方法延伸到整本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乌丢丢奇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1、介绍金波: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个人,请看(出示金波近照),一位和蔼的、慈善的、有学问的老人,他的名字叫——金波。
你认识他吗?读过他的写的作品吗?在三年级上学期,咱们就学过他写的一首现代诗——《做一片美的叶子》
看来,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就让我们亲切地叫他一声“金波爷爷”。
你对金波爷爷了解多少呢?轻轻地读一读。
出示简介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等十余部;童话集《乌丢丢的奇遇》《小树叶童话》、《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等多部。)
2、今天,金波爷爷还给同学们送来一本书。(出示:《乌丢丢的奇遇》。)
我们班谁看过呀,好看吗?(请若干同学介绍此书内容)
二、 了解人物及情节
了解主要人物
1、关于本书的主要人物,老师出了个连线题,你会吗?没看过的同学也可以猜一猜。
主要人物
乌丢丢 耍木偶戏的老人
布袋爷爷 只有一条腿的小姑娘
珍儿 爱写诗的老人
吟痴老人 独脚的小木偶
2、订正答案。
了解主要情节
3、师:谁来说说情节?
4、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布袋爷爷在一次演出中,弄丢了乌丢丢的独脚,结果被珍儿捡到,珍儿带着他去寻找布袋爷爷,可惜一直寻找不到。后来,乌丢丢和珍儿生活在一起,可乌丢丢决定独自一人去寻找布袋爷爷,可是他迷路,遇到了吟诗人,于是他便和吟老一起寻找他们,回报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又有着一系列的奇遇。(同时出示图)
三、方法指导
过渡: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但内容却很有意思。不瞒大家,老师已读了三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八章——(出示第八章)。
步骤一:初读文本、快速浏览、感知情节
1、说起蝴蝶,你会想起什么?(春暖花开、翩翩起舞)
这只逆风的喋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初读课文、快速浏览、感知情节。
2、谁愿意简单地说说这只蝴蝶的故事!
过渡:是啊,去年的今天,蔷薇花与蝴曾有一个美丽的约定,今天就是他们相会的日子,蔷薇忘不了,蝴蝶更忘不了,迎着呼呼的狂风,蝴蝶出发了,老师不禁要问“蝴蝶和狂风谁更强大呢?”
3、生各抒己见(很明显,这里的回答缺乏全盘考虑)
步骤二:再读文本,品味细节,理解内涵
过渡:咱们不能凭空猜测,还是再读课文,品味细节,从细节处把握“蝴蝶和狂风谁更强大”。
4、生品味细节,小组讨论后汇报
狂风:风越刮越大……
风越来越大,天色……
翅膀被风吹得像叶子一样……
蝴蝶:无论风多猛,他都在逆风前进
我不该呆在……灵魂
5、师生共同总结:风很大,可是蝴蝶更强大,因为它有着执着的精神
6、在这个过程中,乌丢丢寻找布袋爷爷的心情有变化吗?
生再次品味细节
7、出示:
“刚出旅馆的门,就刮起了大风,乌丢丢看看吟老,虽然没说话,但那眼神分明是在问:这么大的风,还赶路吗?”
“我的心告诉我,我要走到布袋爷爷身边”
8、师: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乌丢丢寻找布袋爷爷的信念坚定了。
师:是什么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生:逆风的蝶的执着精神感染了乌丢丢。
9、延伸:读了这一章,你学会了什么?
步骤三:三读文本,学会欣赏,试写感受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品味,等我们明白其中的内涵了,再去读读文章,你就会带着欣赏去读书了,当然还可以写写自己的体会,你们课下把这个故事再好好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感受。
四、 故事延伸:
《逆风的蝶》这则故事讲完了,而这只是乌丢丢旅途中的一站,仅这一站他就收获了信念,而我们不仅获得了信念,还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当然,他们还有那么远的行程,还有那么多的奇遇。从今天起,就让我们走近《乌丢丢的奇遇》循着乌丢丢足迹,与乌丢丢同行,去追寻生命的真谛。
结束语:更愿我们所有的同学,所有的老师,所有的人,都能与好书同行。
板书设计:
步骤一:初读文本,快速浏览,感知情节;
步骤二:再读文本,品味细节,理解内涵;
步骤三:三读文本,学会欣赏,试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