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使下做事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前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是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可惜的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对阅读课外书没有什么感觉,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 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的前提,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充分了解课外阅读的价值。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生活的指导者,教师应当热爱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深入理解课外阅读的积极意义,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让家长也认识到课外阅读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通过讲座、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培养家长带头读书的意识。
2. 推荐有可读性、有价值的故事类图书给学生
既然比起科普类读物、诗歌、散文,故事类图书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结果,在教学中渗透一些著名作家的简介,或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了一本好的故事书之后的感想,用类似的方式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必要时也可以将一些有趣的、发人深省的文学名著、武侠小说等故事类图书直接推荐给学生读,想来一定能抓住学生的眼球。
3. 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自己选择图书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是一样,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独立选择书籍的机会,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对于阅读成果的创造性。通过之前的调查我们也知道,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选择的图书才是最有趣的。那教师不妨适当放手,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自己选择图书。在社区、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或者图书角,自己挑选喜欢的书籍。课后,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去社区的图书馆、图书角选择喜欢的书。读完书后,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开展读书交流会,谈一谈读书心得,和同学交流讨论。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同学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
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学校层面来说,可以每天给学生安排阅读课,每个月安排读书节,替学生挤出在校阅读的时间。学校也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不影响基本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对教师而言,不能只看重教学,不要占用学生的阅读时间,可以利用午自习,组织学生一起去图书馆借书、看书。从家长的层面看,家长不能只看重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安排一些看课外书的时间。
三、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
阅读虽然是一件自主性很强的事,但对于身心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课外阅读是需要成人指导、把关的。教师应当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这种指导应当体现在阅读书籍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两个方面。
1. 阅读书籍的选择
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自己选择图书绝不是放任学生随意选择图书。对于一些充满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因素的,或者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图书,教师要及时辨别和筛查。阅读这些书,学生不仅不能从中感受到人性中美好的品质,而且很有可能被书中的消极内容影响,误入歧途。因此,一旦发现学生阅读这些图书,教师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告知学生阅读这类图书的坏处。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对优美散文、诗歌、好的科普类读物的推荐。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它们自己的美和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一读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作品的片段,并引导学生从情节、主题和语言等方面,分析一下这些作品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再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再进行推荐。
2. 阅读方法的指导
根据之前的调查,孩子们虽然喜爱课外阅读,但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许多学生不做读书笔记、对阅读的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力求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结合文章特点,教会学生正确运用精读法、浏览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然后根据不同的文章提供具体指导。在进行课堂教学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写提纲,或对书中内容进行仿写;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试着写读书笔记。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课和阅读指导课上有目的地训练孩子,帮助他们提取书籍中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抓关键词、关键句,找一找重复出现的句段等。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在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时间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尤其在寒暑假期间,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总之,教师应当在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自主性的前提之下,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图书,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以此达到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锻炼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