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中外大学的区别--教学(转帖)
发布时间:2020-01-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正伟

先说个引子。去年元旦,我们几个中学同学一起小聚,这个年纪的人在一起,话题自然转到了孩子上学。其中有一对同学夫妻的孩子在加拿大卑诗大学上学,老公说XX同学的孩子在多伦多大学毕业了,很厉害,刚去半年就挣了一辆宝马,四年下来做生意挣了好多钱。这时,有人接话说,我孩子也在多伦多大学上学,可能是孩子智商低吧,整天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哪里有时间打工挣钱,也许XX的孩子是天才,反正我孩子没这个本事。话头既然跳起来,紧接着几个同学都纷纷诉苦,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我家孩子也没这个本事。同学夫妻的老婆这时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指着老公说,“他整天在家说那家的孩子厉害,搞得我们女儿跟弱智一样,我一直觉得奇怪,谁知道是吹牛还是真的,今天看到大家的孩子都这样,我觉得可能他孩子没毕业被开了。”这时,唯一的孩子还在上高中的同学开口了,你们这么说,搞得我现在都开始怀疑让孩子出国上大学行不行了。一直到饭局散伙,各人都在抱怨自己孩子的大学苦逼。

    欧美的大学基本都是自治的,大学的主要经费来自于校友捐赠,因此,毕业生的素质决定了学校未来的生存,越是名校越是依赖捐款。所以,为了让学校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自然要严格控制毕业生的水平。在英语系的国家中,甚至没有“教育部”对大学的“评估”,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学术指导”,但是每所大学都自觉自愿的高标准严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的严格要求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虽然,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首先,学制。

    说起来本科四年,实际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要求四年毕业的。一般来说,学校规定学生的学分数,修习了足够的学分就能毕业,无论你是一年修完(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任务)还是十年修完(留学生受签证的约束也不太可能),都可以。学分必须满足要求。二战结束以后,通才教育的模式大行其道,因此,大学(包括文理学院)都要求学生必须在几个方向上修满学分,大致包括人文、思想、科学、环境、社会等。本专业的课程有必修和进阶的要求,比如必须学3、4级的课程多少门。进阶有严格的要求,类似学完《微积分1》才能修《微机分2》。一般要求学生学习2~3个主修专业,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就是拿双学位或三学位,而且,大部分专业都是有门槛的。所有课程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的作业成绩、期中多次测验或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决定的,所以,如果不及格,是没有“补考”机会的,只能重修。因为不及格的分数算0分,所以,就算重修也无法改变这个成绩。林林总总的规矩很多,不一一详述。林林总总格的成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熬夜是常事。学生毕业大致要修满40~50门课,学生几年能毕业谁也不敢保证。

    其次,上课。

    英语系的国家,学期都比较短,比较下来还是美国稍微长一点。英国学期大概是10周,加拿大11、12周,美国11~14周,每门课每周最多3~4个课时(小时),算下来,每门课教授上课最多不会超过40课时。所以,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

    跟中国大学不同的是,学生没有“行政班级”,跟高中(欧美高中)一样自己根据需要选课,“教学计划”是学生自己制定的,那些规模较大的大学一学期能开出好几百门课程,学生经常是眼花缭乱的。当然学校有指导教师可以辅导学生选课,但需要学生主动求教。一般来说,每学期学生选课有上限,超了学校会劝阻,也要多收钱。

    除了一小部分“水课”难度较低外,大部分课程的难度和要求都很高,作业的难度要么是工作量很大,要么是难度很高。不过,一般来说,学校都会给学生两周的“试听”时间,学生觉得课程不合适可以随时drop掉,不算学分、成绩,不收钱。如果没在前两周drop课程,也能在学期进行到一半的时候drop,不算学分、成绩,但是不退钱了。所以,经常有这样的景象——开学时教室有1、2百人,期末考试的时候只剩下几十人。

    第三,学习。

    前面提到了,欧美大学要求很严格,而且课时很少,作业难度大,还不能补考。这对于,习惯中国填鸭教育和大学放水模式的中国人来说,一下子接受不了。在中国人的心中,考上大学就等于成功了,因为大学肯定能毕业(99%左右)。但是,欧美大学从来就不是这样,不努力学习、智商不够、兴趣不够,毕业只能是梦中月水中花。这种事,听别人说没感觉,轮到亲身体验才会知道厉害。而且,越是名校,要求越高。学习压力大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XX国十大自杀大学”这样的信息,可以看见都是耳熟能详的名校。这些名校,因为学习压力大,经常会有学生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当然比例很小,不过太吸引眼球,所以,被广泛传播。我认为,这样的压力超过中国高三的压力,尤其对于心存幻想的中国留学生。

    举几个例子。某计算机语言课——JAVA,其中的一次作业,是要求4人小组,在3周内做出一个交通指挥的系统,包括判断堵车和疏导堵车的算法实现,并能够在模拟平台上展示效果。某商科课程的一次作业,要求学生4周内完成一篇论文,所有的学生的论文都被教授打回去3次以上,这篇论文要求15~20页。某哲学课程,布置的论文,如果要及格,至少要阅读20本哲学专著,这门课的论文一个学期要写4、5篇。

    我经历印象最深的一次作业,是儿子《微积分2》的一次作业。这个作业是一道包含4个小问题的积分大题。教授在前言中说,相关内容大概在4、5周后会讲到,不过他认为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道作业题。儿子,说完全没头绪,我就开始找人帮忙,结果一直没找到会做的人,眼看剩最后一周,有个好朋友说认识一个中国C9大学的数学教授,教授一听是微积分作业,二话没说立刻把题目要了过去,结果开始一天一天的推脱,我最后放话给我的朋友——做不出来就算了——最后真的没做出来。幸亏我找到了一个美国大学教授,语音指导了儿子20分钟,顺利解决。

    欧美的初等教育虽然轻松(跟中国比),但是,这个过程中极力培养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人生道路,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能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基础,包括兴趣、天赋、学习能力。当然,大学也不敢怠慢,会在1年级积极帮助学生适应突然剧增的压力。比如CAIT,甚至在1年级的课程不打分,只给通过。但是,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因为之前完全没想到,很多学生会被一闷棍打趴下,之后要么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进,要么滚蛋回家。当然,作为来自有悠久考试历史大国的中国学生,还是有些独门绝技的,就是——作弊。作弊的方法五花八门,每年也有不少学生因为作弊被踢出学校。

    按照目前我所了解的信息,欧美大学难度的排列,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因为美国大学太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以上信息不全面,仅作参考。

    最后,说说成绩。

    在北美有个传说,学生GPA排名从高到低的排序是,美国西海岸、美国东海岸、加拿大,是不是很有趣?因为大学是自治的,所以,不同大学有自己的打分传统。比如,美国某著名私立大学的GPA给的就很高,按百分制,平均成绩大致在80分,某著名公立大学的平均分只有65。但是,80分的学校,低于70,教授就不让学生通过了,而65的学校,50分就算过关。所以,无论如何,学习的压力都很大。因为学术自由,教授的打分也是教授的权力,所以,同一所学校,也是有的课程容易拿分,有的课程难拿分。当然,名校里确实有很多天才。你会看到,某门课程中位分是30~40分,居然有人能考95分以上,这样的天才真的很令人佩服。

    因为大学毕业不容易,到了中国人嘴里变成了“宽进严出”。实际上“宽进”取决于申请学校的人数,无法控制,“严出”是一定的。欧美大学的“严格”对比中国大学的“宽松”,据我的了解,按照中国985大学学生实际学习的状况,至少有一半人无法在欧美大学毕业,更别说国际“名校”了。因此,能从欧美大学毕业,且不靠作弊,都是好样的。如果,经过了名校的严格训练,把潜力挖掘出来,跟中国大学毕业的考试机器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欧美大学跟中国大学的对比,相差太多了,暂时就说这么多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