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小科普馆讲解员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
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而2016年5月14日-21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作为国家部级科普基地和江苏省绿色学校的城东小学,特意挑选了6个科普基地讲解员于5月13日到南京地质博物馆,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参观交流。
南京地质博物馆分新、老两个馆共7个展厅,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和建设节水型学校主题,博物馆的陈馆长精心设计了当天的活动:
首先由博物馆陶陶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位于老馆的地质环境展厅,主要展示和演示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山环境与治理、保护地质遗迹等内容,并给大家演示、体验了地面沉降模型。这更让讲解员了解了位于我校科普基地内的基岩标的作用。回到一楼,讲解员们还跟地学摇篮展厅新中国的48位两院地学院士浮雕像合了影,鼓励他们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接着由我们的老朋友博物馆的续琰祺老师给大家播放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二十分钟的影片,从地震的预测、防范措施、逃生方式、被困后的救生办法等等,作了细致周到的解说。讲解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为能学到这保贵的经验而欣喜不已。续老师还带领讲解员们参观了新馆的三个展厅。二楼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恐龙世界展厅,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贯通2-4层、模拟中生代场景的巨大展示空间,陈列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3具恐龙真骨化石,还配有恐龙影院、模型互动、恐龙常识介绍与知识查询展区,令讲解员们大开眼界。三楼行星地球展厅,通过实物标本、仿真场景、模型、视频、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与运动、矿物和岩石等自然奇观,给孩子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四楼生命演化展厅,采用丰富的实物标本陈列,逼真的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现等形式,展现生物进化与演变、生命发展历程、人类之旅等。讲解员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生命的诞生、演化的曲折经历,了解生命进化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与我们科普馆内的生命演化相比更立体,更形象,更震撼人心。直到走出新馆,讲解员们还是频频回头、恋恋不舍。
最后则是由陈馆长特别邀请的嘉宾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水勘中心朱常坤老师结合水资源分布、环境地质问题、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和地下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等实际工作情况,做了专题讲座。朱老师准备充分,演讲稿,PPT制作精美,从1、地球上水的分布;2、水文循环;3、环境地质问题;4、地面沉降模型分析;5、防治措施;6、结果与讨论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讲座深入浅出,让6个小讲解员听得兴致勃勃,笔走如飞,写个不停。朱老师还与讲解员们进行了互动,看到孩子们生动的笑颜,他的心都要融化了。
此次参观交流让讲解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促进了我校与南京地质博物馆的互动,必将给孩子们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供稿:城东小学 撰写:王红娟 摄影:博物馆陈馆长 审核:张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