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讲座稿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水勘中心 朱常坤
左边是一张地球上生命演化史简图,从46亿年前地球的诞生,持续到第四纪人类的出现。如果从生命与水的关系角度而言,可以至少得出这样三个结论:首先,生命起源于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单细胞的藻类,它于30亿年前诞生于的海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留意,进入地调院大门,左手边就是一块很大的叠层石,正式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藻类的化石;其次生物生存离不开水——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再次,从古以来,人类都是择水而居的,沿河湖而居的生存方式,从我们的祖先一直持续到现在。我试图找一些我们先贤对于水的认识,大家知道,《诗经》我们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其中,第一首诗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中采用了比兴手法(以彼物比此物为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为兴)。实际上讲到了人类自身的繁衍。如果说孔子整理的这首诗歌讲到的是基本的生存,那么下面出自我们的另一位儒家先贤孟子的这段话,则关注了内在的品质,“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意思是有源头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强调事物要有本源,如果一个事物没有本源,就不可能持久,就像夏日里的一场阵雨,可能下得很集中,路面一时有了积水,但是一旦太阳出来,很快就会变的干涸而不复存在。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如果按照空间位置不同,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无机自然界,——生物体中的水。上述每一种赋存形式的水量,及其所占比例,水体自净能力与地下水污染
虽然每一种赋存形式的水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但并不是说它们待着一处一动不动,而是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当中,有降水有流入、也有蒸发有流出,但总量相对稳定。意义正式这种循环模式,保证了水量的再生和水质的更新。但是,不同的水体更新的速率相差很大,浅部的地下水更新周期为100-200年,而深部的更是要上万年,所以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很难恢复。
地下水污染只是一种环境地质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很多环境地质问题和难题。地下水过量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降,沿海地下水为下降会引起海水入侵含水层,岩溶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会诱发地面塌陷,肆意破坏森林和植被,会引起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山区石漠化,地势险峻的地区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物源,不合理的灌溉和蓄水会引起土壤盐渍化。
我们城东小学有地面分层标的检测,所以想着重介绍一下地面沉降问题,先了解一下相关概念,定义;危害;成因
COMSOL模型(有限单元法FEM),几何模型-材料参数-网格剖分-solve求解,抽水和荷载对变形的影响(两个影响因素在时空尺度上的区别:小区域的和点状的)
钻孔-剖面-实体模型-概念模型-网格模型(有限差分法FDM)-模型识别-验证-优化,流场计算
生产工艺和流程:循环、节约
结论:1、2、3
The end 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多一些敬意和畏惧,少一些自以为是与为所欲为,是我们一直主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