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后勤管理>>节水型学校创建>>文章内容
常武地区地下水现状分析(讲座材料)
发布时间:2015-05-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文亚

 

常武地区地下水现状分析
武进区城东小学 王红娟
常州市武进区地处苏南平原,面积1266平方公里。区内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逐年递增。长期高速的工业发展,加上相对滞后的污染防治,使地表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区内部分河道水体水质相对较差,供水功能弱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为保障用水的需求,深井数迅速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也逐年增长。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形成了较大范围内的水位降落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埋深曾达八十多米,并伴随产生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地裂缝等地质环境问题。从2000年开始,按照省人大《关于苏锡常地区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议,全区开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2001年起开始实施封井限采措施,至2005年底完成封井计划,地下水位下降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常州地下水位止跌回升
记者从常州市政府地下水限期禁采工作会议上获悉,至2003年底,常武地区地下水年开采总量已压缩至1850万吨,比禁采前压缩了5000万吨,这相当于一个天目湖的库容量。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也从2000年的644平方公里压缩到300平方公里,地面沉降速率明显趋缓,由过去的年最大120多毫米下降至6.2毫米,多年来不断下沉的苏南“地平线”终于渐次稳定。
封井、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调价是常州市实行禁采地下水的三大举措。据常州市水利局水政处有关人士介绍,自2000年8月后,该市已累计封井872眼,其中地下水超采区772眼深井已全部封填完毕。除了限制再向地下水“伸手”外,该市还以人工回灌的方式对局部超采区进行“反哺”,以实现灌采平衡。该市先后在国棉一厂、常州色织厂等9个单位布设人工回灌点10处,年回灌量均在10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为更好地解决供水问题,据统计,常州市市区在供水管网建设上投入资金4亿元,敷设供水主管网300公里,全市供水联网至少让100万人饮用上了优质水,从而打消了凿井念头。
禁采以来,常武地区先后三次调整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目前地下水资源费已调整到与地表自来水同价。很多企业由此从利用地下水改用活水,并纷纷进行节水技改。全市企业累计投入资金3229万元,实施节水技改项目42个,一年节省6000万元。
3年过去了,禁采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市民普遍关心的地面沉降问题,目前已明显趋缓。据检测,常州地区地下水位逐年回升,2004年市区层承压含水层平均水位从上年度的52.34米上升到51.52米,上升了0.82米。眼下,常州全市在禁采区布设了69个专用监测井,及时掌握地下水变化动态,同时国土部门先后在横林等地建设GPS标石等监测体系,高科技为监护苏南“地平线”的稳定安上了“千里眼”。
老312国道沿线几个小漏斗区集中在天宁区与戚墅堰区交界处,常州市北区以及周围的山丘地带基本保持不变。常州市的地面沉降从平面分布上看是不均匀的,形成以湖塘为中心的一个大漏斗和周边若干个小沉降漏斗区。漏斗中心的累计沉降量最大达到了872.6mm,市区~般沉降累积量为437ITlm,沉降漏斗中心的承压水位达到了80.5ITI。原因是常州市区域内开采的是第四世纪地下水,为承压水层,导致了地下主要压缩层是第四软土层(这是由于软土层的压缩系数明显大于硬土层和砂土层,而第四软土层最接近当前主要开采层)。湖塘镇是从9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城镇,兴建了大量的建筑物,湖塘镇的经济产业主要为纺织业,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近几年造成地下水的无节制大量开采,沉降以湖塘为中心,形成漏斗区,说明工业及居民区地下水开采量大的地区沉降趋势非常明显。从表1中可以得知,1993年以前的沉降速率比较大,】993年以后的沉降速率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2000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厂《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由此可见,在常武地区这样一个地质构造基本稳定区域内,地下水的开采成为了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3地面沉降引起的后果及预防措施目前的地面沉降主要是一种人为的地质环境灾害,之所以能造成危害是因为地面沉降的长期潜伏性特点,使得人们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时极易忽略,因为不了解或未预料到其潜伏的危害性,很多部门在制定计划时往往未考虑地面沉降影响,而在一些已经发生沉降地区则因为沉降情况不明,只考虑眼前利益而不予重视。3.1地面沉降的基本危害1)损失地面标高造成雨季地表积水,防洪、泄洪能力下降,抵抗风暴潮的能力降低;2)造成建筑物的地基破坏,使得建筑物下沉或倾斜,房屋开裂损坏,地面不均匀沉降使城市局部地区排水不畅,污水外溢;3)桥下净空变小影响泄洪和航运;4)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制约了经济的发展。3.2预防措施1)控制地下水开采,调整用水类型,主要是引入地表水,限制使用地下水,从根本上解决地面沉降问题。2)继续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3)扩大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宣传范围。4)完善监测机制,健全地面沉降监测体系。5)做好高层建筑规划,降低市政工程建设的单位面积容量,缓解工程性地面沉降。6)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论证,提高用水观念,做到政府立法管理与提高民众节水意识相结合。4结论与建议地面沉降观测是一项周期长、劳动量大的工作,随着常州市高精度三维控制网及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和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建立,可以对常州区域采用“GPS(RTK)+常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地面沉降观测。建立常州区域内的高程点数据库,在地形图现势过程中随时更新数据库,进行区域高程变化比较,随时发现沉降速率变化大的地区并进行预警。
2005年底,5年禁采大限来临。苏锡常三地禁采任务先后告捷,目标全面实现。
省水利厅的统计显示,至2005年10月底,涉及三市所辖21个县(市、区)、263个乡镇、3481个村、3892家企业(单位)的禁采区4831眼深井(省政府确定的86眼保留井除外),已全部封填。
常州:全市填封所有在册深井993眼,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封井任务。与此同时,对其他非法深井,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一经发现即组织改水填封,先后查处和填封此类深井160眼。
无锡:从2002—2004年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年度封井和控采任务,在2003年底全面完成了超采区838眼深井的第一阶段地下水禁采工作目标任务。并在省政府规定期限115天前?熏在苏锡常地区率先完成1100眼深井的封井任务,全面提前完成五年地下水封井禁采任务。
苏州:到2005年10月底,除经省政府批准保留的特种行业深井外,苏州市2798眼开采地下水的深井已全部填封。
在常州横林镇,记者一一查看了该镇在录的26口井现状,亲眼目睹这些昔日“辉煌”的采水大户目前均已封口,很多都掩埋在荒僻之处,已成静谧的历史旧景:
武进第三水泥厂编号A2303-32号井,深120米,封埋后已成荒地;横林自来水厂A2931-01、02、03号井,均深200米,封后地面上盖了仓库;武进印制版厂A2303-14号井,深120米,上面已长满荒草;西村委A2303-19号井,深100米,井中铁管已取出,堆放在封口的井边,锈迹斑斑;孟墅村委A2303-06号井,深116米,封井后这里成了养鸡场,高高的井塔失却功用,静静地矗立着……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确需保留深水井的,经省政府确定后,共保留了86眼。记者在无锡前洲玉祁酒厂看到,由于制酒业对水的特殊需求,该厂一口于1970年打的120米深井被特许保留。这口井现采水每年一般在2万吨。井台边贴着牌子:“地下水水源井、202603、锡山市水利农机局”,显示着特许保留井处于严格的管制中。
2005年11月16日,吴江松陵高级中学校内的基岩标显示,从2003年6月这个标打下至今,此地地面两年沉降2厘米。
由于多年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松陵镇成为吴江市地下水的漏斗中心,2000年实现禁采以前,地面沉降一般在每年25毫米以上。现在,平均每年10毫米的沉降速率,说明地面沉降在明显趋缓。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吴江的地下水位也在较快回升,松陵镇水位已回复到埋深30米以内,上升14.38米。
五年禁采以来,苏锡常地区区域地质环境的改善十分显著:压缩地下水开采量2.88亿立方米,有效促进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地下水位全面回升,水位上升区和稳定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从2000年的5356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2860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得到了初步控制,三市市区地面沉降速率控制在每年10毫米左右,外围地区地面沉降速率总体趋于稳定,部分地区沉降速率减缓明显。“地面沉降能控制到这样好的水平,在五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苏州市水利局的一位同志这样说。
常武地区:限采和禁采,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目前常武地区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已从2000年的6744万立方米压缩到2005年的303万立方米,超采区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已从2000年的644平方公里压缩到300平方公里。地下水水位逐年回升,水文状况明显改善。据监测,2005年常州市区II承压含水层季平均水位已经回升到埋深44.25米,与禁采前相比,平均回升9.22米。地面沉降速率明显趋缓,年沉降速率已由过去年最高120毫米下降到目前8毫米左右。
无锡:地下水文地质要素得到明显改善。锡澄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得到有效控制,水位埋深60米以下面积稳定在970平方公里左右。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被压缩,2000年锡澄地区的地下水年开采量为5286万立方米,至2005年底,地下水年开采量压缩到零。地下水位埋深有了回升,据水文地质部门最新的监测,与2000年同期相比,地下水水位上升的监测点占到了总监测点的84.2%,其余点的水位也基本保持在稳定状态。其中江阴市地下水水位升幅最大的地区为新桥镇,累计回升了15.88米左右;锡山区升幅最大的地区为鹅湖镇,已累计回升12.22米;城区已累计回升了5.53米。惠山区前洲镇历来是无锡地下水漏斗中心,现在水位也在回升,目前为83.54米,较历史最低水位88.99米回升了5.45米。另据地质灾害监测报告显示:2001年以来,地面沉降量比禁采前有不同程度的减缓,已控制在每年10—15毫米左右。
苏州:地下水水位急速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水文地质状况明显改善。根据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全市地下水水位2000年以来普遍回升10米以上,其中苏州地下水漏斗中心最低水位埋深由64.75米上升到去年三季度的45.86米,水位回升18.89米,同处漏斗中心的苏州安利化工厂由59.76米上升至30.02米,上升29.74米;吴中区郭巷镇上升19.38米;相城区湘城镇上升18.37米。张家港、常熟、太仓、吴江、昆山五个市地下水位埋深已恢复到40米以内,最大水位回升幅度超过20米。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调查结果表明,与2000年禁采前相比,目前60米水位降落漏斗已不存在;50米漏斗范围也缩小至78.13平方公里,40米漏斗区范围也由2000年的1345.63平方公里缩至369.26平方公里。地面沉降趋势明显趋缓。禁采前苏州城区内年沉降率一般都在25毫米以上,其中最严重的达到90毫米。2001年禁采后,地下水水位全面回升,回升幅度和面积逐年扩大。从地面沉降的检测数据看,沉降速率逐年减少,大部分地区沉降速率每年小于10毫米。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虞振新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苏南地面沉降非常厉害。是省人大常委会的这个决定,督促了政府,引起了社会广泛重视,最终通过禁采使区域地质环境起到了重大的变化。

省国土厅副厅长刘聪用“效果特别好,特别明显”来评价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他说,这个立法非常贴近需求,顺应民心,在周边省份都产生很好影响。目前,江苏在地面沉降的控制方面效果要比很多兄弟省份好的多,完全得益于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政府的重视执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