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外阅读思想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9-06-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黎娜

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外阅读思想及其启示

《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2期

许庆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笔耕不辍,著作丰硕。在他的一些著作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论述十分的丰富,充分表明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对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这些论述也构成了他独特的课外阅读思想,成为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思想的要点

    (一)课外阅读的价值

    1.课外阅读有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决不能让学生仅仅拘泥于教科书的框框,而应当让学生广泛的阅读。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在迅速的发展,新的知识在不断的涌现,而教科书却不能及时的把这些新知识补充到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特别是阅读那些反映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书籍来不断扩充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扩充学生课外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在学科教学中“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1]而广泛的阅读则可以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智力背景”。因此“如果一个学生广泛的阅读,那么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2]基于以上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把课外阅读作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课外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他指出,阅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因此,一个学生只有更多的阅读课外书籍,他才会有更多的思考,他的智力活动才会更加的活跃。苏霍姆林斯基把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比作“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3]

    3.课外阅读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因此,他努力使每一个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这本书。“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他必须把读过的东西记住并且用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为了使他为自己的命运而感到激动。”[4]“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模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5]而这正是自我教育的内涵所在。苏霍姆林斯基反对那种错误的做法,即总是试图通过吸引学生参加文化教育机构、运动团体的活动这些措施来“占据”学生的心,总不放心让学生一个人独处,害怕他们经不起坏榜样的引诱和腐蚀。而实际上,“一个人在生活里经常是要留下独自一人,只有跟自己的良心在一起的。”[6]因此,那些所谓的措施是起不到根本的作用的。“只有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7]才能让学生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

    4.课外阅读是对落后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落后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广泛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8]这样教师对落后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他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9]只有让学习落后的学生读更多的书,才能让他们的思考更清晰,智慧活动更活跃。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想有效的对落后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教师就必须仔细的考虑怎样有组织、有计划的让落后的学生多读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书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才是对落后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要点所在。

    (二)课外阅读的指导

   1.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学生对书籍的热爱,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教师要发挥这样的作用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自身要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即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书籍的人,这在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中都会清晰的反映出来,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其次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即教师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例如,在讲解教材内容的时候用一些课外的知识来照亮某些问题,而有时又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10]让学生一心想要通过阅读来了解“窗外的世界”,而这也就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对课外书籍的选择一直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从接手教育工作的最初几天起就应当仔细考虑让学生读哪些书。他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精心挑选那些有很高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书,并且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跟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谈话,针对具体情况给学生以个别的指导,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他认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11]

3.课外阅读技能的培养。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中,苏霍姆林斯基还很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他所强调的阅读技能主要是指学生会流畅地、有理解的阅读,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能力。这种阅读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1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种阅读技能,就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而如果要求还没有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去掌握知识,甚至会导致学生智力的迟钝和思维上的问题。因此,他要求教师必须在小学阶段就应当通过练习使学生达到以上的阅读水平。

(三)课外阅读的评价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和阅读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能够找到有关所要了解的书;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能够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能够区分所读内容逻辑上完整的各个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会写作文,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清晰的表达出来。这几项指标涉及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也涉及到学生课外阅读中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13]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是过程评价法,即按照一定的指标,采用随机检测的方式来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这种评价方法主要起到诊断的作用,发现学生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有什么不足之处,以便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第二是结果评价法,即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阅读任务之后,让学生以朗诵、表演、交流读书心得等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对学生阅读成果的检测来了解学生阅读的效果。这种评价方法主要并不在于区分出好坏,而在于促进学生更加积极有效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并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意学习者的一种惩罚。”[14]

二、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思想的启示

(一)正确处理课外阅读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论述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妨碍学科教学,反而还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相反,如果仅仅让学生局限于教科书的框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决不能把课外阅读和学科教学对立起来,而应当把课外阅读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把二者统一起来,发挥合力作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自我教育价值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精神上的完满的发展,让学生在认识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能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积极的促进自身不断的完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5]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书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是对人进行细致的理智和情感教育的最精细的手段之一。因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这个观点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如果我们能大力的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课外阅读的自我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必将会有利于学生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会大大有助于弥补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并对遏制青少年犯罪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个别教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扩大课外阅读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智力活动,以达到转化后进生的观点符合了当代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给了我们一种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新思路。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教师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一条件,积极的开发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阅读,一定能使课外阅读的个别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给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积极的效果。

(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评价

课外阅读常常被认为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缺乏应有的指导与评价。事实上,如果对学生课外阅读没有一定的指导与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很难得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阅读就会缺乏一定的目的,失去方向,学生也将不能很好的掌握阅读的技能,阅读的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课外阅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不可以放任自流,必须加强指导和评价,只有通过一定的指导和评价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阅读”,才能使课外阅读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阅读是要教给学生的”。

参考文献:

[1][2][3][4][5][6][7][8][10][11][12][1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5、59、168、392、167、341、389、21、49、166、346、392、52、308、341.

[9]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04.

[13]寿永明.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思想[J].教育研究,2007,(5)

[1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