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生活
一本好书,犹如美酒,犹如清茶,使人回味,心旷神怡。《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便是这样的一本好书,每每翻阅此书,它总能给我以启示或信念,令我受益匪浅。
“做会生活,有情趣,会担当,拥有远大理想与目标,能够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具有人文气质、山海品格的现代小学生。”这是青岛一所小学教学楼上粘贴的口号,使人耳目一新。无独有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同样有这样地道的观点: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人。
书中的这一段令我印象很深刻:教师要借助生活进行教育,用生活化的方式教育,以及更积极地构建一种有利于情感、道德成长的校园生活。具体到实际:教育要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自发的交往,注意交往的“频度”和“深度”;教育要抓住生活中的契机,随时进行教育;教育要学会等待,给予学生良好的期待,而后等待生活的转机;教育要靠自然情感流露,要关注每个人的感情生活,让每个人体验到真实的“爱欲情仇”。
这样的观点让我醍醐灌顶,也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平时上课正是缺少这些呀!新时代教育和课程给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回归生活,用自己的体验结合课程暗默地、潜在地和间接地将教学和课程以外的隐性知识传递给学生,真正摆脱“教书匠”的身份,成为为“人”而教的教育者,让学生获得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的,也是更为缺失而重要的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