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浅议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实践与收获(唐文亚)
发布时间:2016-06-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文亚

 浅议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实践与收获

【摘要】我校少年科学院建于2013年,是学校开展科技普及教育、培养少先队员们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阵地。大队部充分利用这块活动阵地,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整合力量,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坚持“课堂打基础,基地勤实践,科研促发展”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培养队员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提高队员的科学素养,激发队员的创新精神,锻炼队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少年科学院   实践 收获
基岩标少年科学院是学校教科室和少先队大队部协同创办的、以全校少先队员为活动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活动内容、以队员自治为组织形式的基础性研究机构。它模拟成人科学院的角色,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体验性活动,中心任务是提升小队员的科学素养,激发队员从小爱科学、爱动手、爱动脑、爱创新。学校根据已有资源创建科普宣传队、基岩探秘队、植物研究所、污水研究所,所下设各项工作站。
科技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小学教育阶段是队员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用“少年科学院”特有的组织优势,把全体队员组织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传播和普及活动,采用队员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培养队员的科技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为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与活动服务
1.从组织上把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才能发挥教育资源的合力
我们根据少年科学院组织机构与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少科院组织建设。在少科院中下设“科普宣传队”、“基岩探秘队”、“植物研究所”、“污水研究所”四个研究分院,努力为“基岩标少年科学院”开好组织体系之渠:
一是落实一个中队。“少科院”是每个队员的小天地,我们将少科院各个分院落实到各个中队,使分院和中队既成一一对应关系,又成隶属关系,充分调动了队员参与研究的热情。
二是联系一户家庭。让每个分院的队员自主物色热心教育事业的家长担任各院部的联络员,用于协助队员联络外部工作和处理内部事务,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院部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是扎口一个单位。根据院部研究内容的特点,科普宣传队与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基岩探秘队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与社区花木养护队、污水研究所与武进区城区污水处理厂成为扎口单位,聘请有指导开展实践研究活动能力的同志担任分院的名誉院长,既保证了各分院研究活动的质量,又解决了一些资金不足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从“队员——联络员——名誉院长”,从“中队——家庭——社区”,为少科院的组织建设和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组织建设 

队、所名称
落实中队
联系家庭
扎口单位
科普宣传队
小讲解员+科普宣传员
唐灿
常州市国土资源局
基岩探秘队
08届六2中队
甘丽娅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植物研究所
09届五3中队
史婉清
社区花木养护队
污水研究所
09届五2中队
陈茜
武进区城区污水处理厂
2.引进资源并发挥其作用,才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随着少年科学院的发展,学校老师在专业技能上已经满足不了队员不断增长的需求。如基岩探秘队开展沉降测量活动,了解我市对于地下水的使用情况,就要知道测量的方式方法;又如污水研究所想要了解了水污染的成因,就要知道污水的组成,成分的比重等知识。这一切对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是没有能力能够胜任,因此,科学院要办好,必须通过专业人士的引领。只有有了与这些活动相应的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活动的质量,才能保持队员活动的热情,才能促进他们更高的科学激情。我们课题组采用的是学校老师与外聘老师共同指导的方法。外聘老师与本校老师分工合作,课堂上外聘老师负责队员技能的教学,本校教师负责课堂教学时的组织、协助,和队员一起向外聘老师学习专业技能。课后的活动开展、评价实施等工作以本校老师为主,外聘老师为辅,在商量下共同完成。整合来自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既促进了社团资源的优化发展,节约了少科院开发的成本,也为活动的开展储备了优质的人才资源。
(二)建立了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特有的评价制度
晨晓少年”是我校“基岩标少年科学院 ”中特有的争章活动,并伴随着少科院的发展、壮大而越来越受到队员们的钟爱青睐。且其争章的过程就是我们科技特色学校培养队员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人文科学素养的过程,也是争做新时代四好少年的具体体现。为了给城东学子一个健康、良性、多元而又统一的教育环境,让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更好地协调同步,携手促进队员的健康成长,推进新时代四好少年育人工程,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校结合科技特色教育实际,挖掘科普教育资源,在基岩标少年科学院中提出了“晨晓少年”评价目标,并逐步完善其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
1.具体全面的评选内容——促进队员全面发展
我们将评价扎根在每个队员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立足基础,让“晨晓少年”更具普适价值,更接近每个学队员最近发展区域,让每个队员都能成为自信自强的“晨晓少年”。
具体将评价内容分为三个色系,即“红色达标卡”、“蓝色升级卡”、“绿色魅力卡”,明确提出评比标准要求。“红色达标卡”:用培养、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队员,在品行、学习、活动等方面较之原有基础取得一定的进步,受到同学、老师、家长肯定,并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蓝色升级卡”:热爱科学、积极参加校内外开展的低碳环保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胆质疑,拥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绿色魅力卡”:善于动手,每学期有小发明、小制作等“五小”作品或“金点子创意设计方案”在活动组以上展示或科技竞赛获奖。
2.分层推进的评选程序——促进队员争先创优
晨晓少年”的评比过程是让队员积极进取、努力提高、全面提升的过程,主要按积分、夺卡推进。
积分:每个研究队可按“夺卡”目标要求,采用星级积分的方法(设计积分卡),并以《小队员日常行为规范》和“基岩标少年科学院 ”目标内容为队员获取标准,凡符合要求的均可获得“晨晓少年”星级积分,优秀的获得加分。所有队员、辅导教师、家长与邻里均可根据该生不同的表现情况,授予不同的星级积分。
夺卡:每到月底活动结束时,辅导老师根据星级积分情况进行评选,每星积分满10分(一般每星满分为10分,其中7分为达标分,3分为加分)可获一个“红色达标卡”,辅导老师当场宣布并颁发“红色达标卡”张贴在活动室里的“晨晓少年”积分、夺卡、争章展板上,进行表彰,引导队员自律自信,鼓励队员争先创优。获得三张红色达标卡可以换一张蓝色升级卡,获得三张蓝色升级卡可以换一张绿色魅力卡,获得三张绿色魅力卡可以评选为“晨晓少年”,颁发“晨晓少年”奖章,并作为学校典型榜样进行宣传表扬,扩大影响力和效应度。
3.多元互动的评选方法——促进队员自信自强
为了使“晨晓少年”的积分评价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建立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鼓励教师、队员、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施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各个环节中,不仅评价队员活动的技能素质,更加注重评价队员情感、态度、价值观。
队员自评:侧重从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收获入手,培养队员自觉、规范、文明的道德品质与科学素养,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
同伴互评:培养队员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与竞争意识,特别是培养队员听取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关注队员的学习情感和策略。
教师评价:重视队员活动过程中的各项表现,注重队员诚实诚信品质培养;重视队员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考察队员是否虚心好学,能否认真参加整个活动过程。
家长(邻里)评价:强调队员在家庭生活、学习中的情况反馈,要求家长关注孩子各种生活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表现状态等,尤其重视孩子表现出来科学行为、能力素质给予客观评价,写出相关评语与等第。
4.优化发展的评选原则——促进队员健康成长
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和发展”。为使“晨晓少年”评价新举措科学有效地实施,让每个队员都有“发光”的机遇,体验成功快乐,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我们不断优化其评价原则。一是全面参与,鼓励进取:倡导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积极评价方法,充分调动各社团、各活动组全员参与“晨晓少年”星级评选活动的积极性,大队部定时引导、了解、并督促各组评选情况。二是强调过程,注重养成:“晨晓少年”星级评选活动,不仅注重队员道德思想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视队员人文科学素养的提升,并积极引导少先队员在参与中受教育,在训练中长才干,在评选中提升科学素养。三是因地制宜,灵活创新:各活动组可根据不同级段队员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晨晓少年”夺卡积分标准。“晨晓少年”争章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发展了能力,提升了素养。
(三)基岩标少年科学院是培养队员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1.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与活动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们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活动定位于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实施科普教育的重点是使队员掌握科学的知识,学习科学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培养队员广泛的科技兴趣,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同时,培养开拓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队员科学素养的提高。
2.利用少科院育人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极好途径
课题研究由于注重引导队员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参与创新,为队员的学习创造了更多展示机会,所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果。近年来,队员在课堂的实验设计针对性更强、书写更规范,观察内容多了,实验操作更规范科学,调查更有实效,记录准确详细,解释贴近探究实际,交流表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和全面。队员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明显地得到提高和发展。利用调查污水的机会,增强了队员的环保意识。组织植物研究所的队员参加种植活动,队员们种下青菜、长豆、菠菜、番薯等20多个品种,队员在下种、淋水、施肥、拔草中体会了劳动艰辛,也体会科学活动的乐趣。带领队员测量地下水使用情况,让队员明白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组织队员们到花博会参观,让同学们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争艳斗妍的花儿,使同学们流连忘返,正是美景打开了思维之门,感慨激发了创作灵感,同学们的作文写得更加生动了。学校每年开展科技节活动中,队员有多人次获得奖励。
为了提高队员的科学素养,我们将队员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背景之中。使队员不仅掌握科学知识,还提高了探究能力,并且获得情感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总之,通过实践和研究,队员的科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少年科学院是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科技技能,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诸如科普知识讲座,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科学论文撰写及航模比赛等各项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适合青少年好奇爱玩的特点。既有利于拓宽视野,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又成为积极向上的心理动力;既有利于张扬个性,又能激发潜能,促进业余爱好。青少年科技活动,在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功能是课堂教育不能替代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