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但是,如何去指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环境——让课外阅读活动“书香”浓浓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通过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悬念,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读书我快乐》中这样介绍: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以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船。第一次出海,他就遇上了大风浪,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一起涌上心头,他退却了吗?他后来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尤其是当他独自一个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的时候,是如何度过长达28年野人般的生活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便会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喜欢上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到课外读物的乐趣。
2.通过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1)教师讲故事。善于利用故事,也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会兴趣横生。
(2)学生讲故事。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在课外了解到新鲜知识后,总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课外书。调动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需要诱发阅读兴趣
当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适应课内学习的需要时,就会引起他们新的阅读需要——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必需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课内交流汇报课文中没有介绍的相关资料,会激发学生课前阅读的兴趣,课中让学生欣赏名著的精彩情节也能诱发他们的课外阅读激情。如:讲授走进毛泽东这一单元,在课前,学生需要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伟大之处?关于毛泽东的经典故事有哪些?„„教师适时推荐读物,学生就会自觉地从课外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诱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诱使学生从被动地读到自己想读更多的书,一步一步走入书的殿堂,尽尝知识的甘霖。
(二)师生“共读”——让师生共同走进读书的乐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鼓吹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
1.教师提供读书目录
以读物的内容吸引学生读书。“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我们平时在推荐读物时,要有针对性地推荐。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
(1)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
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符合这些教育要求的读物,首先在内容上是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在这个前提下,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2)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去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第一,读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小学课文中写了众多的人物,其中有许多名人,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第二,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又如教学《赤壁之战》,学生对这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就要引导学生阅读类似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
第三,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如学了《猫》、《养花》等课文,就向学生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教古诗时,就介绍其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诵读。
(3)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应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生生相互推荐读书目录
课外阅读中要激发学生向他人推荐可读书籍的兴趣,提高同一本好书在本班流动阅读的速度。过去,有的学生读完了某本书后,不是放回书架就是还给图书馆。我们力求打破这样传统的“一人读一书”的读书模式。在每学期即将开始,由教师先物色好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书,然后在开学时推荐给相应的学生。当学生们读完这本书后,会迫不及待地去推荐给志趣相投的伙伴读,由于是同龄人推荐,他们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读后的共鸣。每个阅读兴趣的成员既是好书的推荐者又是好书的受益者,如A同学读了《爱的教育》推荐给B,B读了《爱的教育》又推荐给C,„„,B读了《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A,A读了又把《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C„„为了方便交流、推荐,读同一本书、同一兴趣的学生可设有联系卡和QQ群。任何学生读任何一本书像接力棒一样传下去,如此循环。学生们会通过这样的过程感受到新奇,有趣。同时也激大大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让课外阅读充满活力和生机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巩固他们的阅读爱好。
1.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促进、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展示。如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展示、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卡片欣赏会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展示出来,在对话中展示,在展示中辩论。
(1)在交流中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读课外书时会写一写读书笔记,内容一般是标题、好词、佳句、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读后感想等。每周,举行一次读书笔记交流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在展示中读。每月展出低年级同学的阅读卡片,中年级同学的手抄本,高年级的手抄报。这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阅读水平。
2.开展竞赛,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当然,上述三类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但是不管哪种奖励,都要讲求新颖,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作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形式,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人们已经感受到课外阅读中存在着无选择的“滥”读、无指导的“盲”读、无交流的“死”读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们的长期努力。本文从营造读书环境;构建浓郁的阅读氛围;创建师生共读的乐园,让教师阅读成为促进学生阅读的源动力,让学生的阅读得到教师的切实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倡导有个性的阅读;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让课外阅读充满生气活力等方面探索了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使语文课外阅读保质、保量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