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课外阅读的本义在于开阔视野、丰富积淀、潜移默化、愉悦心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大家而言,读书的积极意义众所周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呢?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又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引领,使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1 故事,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最佳礼物
相比其他年级,一年级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刚入学那一个月的时间是学习拼音。孩子缺乏阅读所需要的识字量,即使是看着拼音拼读的能力也不强。于是笔者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就是架起学生通往阅读的桥梁。一开始是以学生的倾听为主,交流为辅。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在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拼读工具后,可以在半扶半放中阅读故事,并重视学生倾听效果的反馈。笔者采用根据故事情节设计问题组织小朋友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表达的意思,培养阅读能力。如给小朋友讲故事——《老鼠送礼》时,故事中写到“老鼠见猫动了心”,笔者就及时提问:你从哪个动作看出猫动了心?学生能结合猫“舔了舔嘴巴”这一动作,走进猫的内心,从而读懂故事意思。这样的讲故事方式使学生兴味盎然,老师再适时地通过评价进行激励和引导,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
2 经典,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载体
我校编了《经典诵读》这本校本教材,笔者就以此为依托,通过经典诵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经典似一股清泉,似一阵清风深深融入孩子心田。例如:《三字经》行文简短,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很适合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阅读。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自创了“快乐学习方法”。即让学生随时随处诵诗句,轻轻松松读经典。笔者在教室里推广了“击掌游戏”,把“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自编成《三字经》里的句子。还有采用“温故知新”法:即利用早晨、中午的“经典诵读”时间,先把学过的内容有计划的集体诵读一遍,再学新的内容。
3 点拨,发展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学生是读书的主体。真正实现诗意的、率性的阅读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在学生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后,一年级下学期就要逐渐放手,让学生自由飞翔在课外书籍的蓝天里。这时候,特别需要老师巧妙的“点拨”。这个“点拨”可以是针对题目的,也可以是关于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的,比如《济公活佛抢新娘》,笔者就问学生:凭你的经验,你见到过和尚娶媳妇吗?学生说没有。老师欲擒故纵:稀奇稀奇真稀奇,今天故事里的和尚竟然抢新娘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经过这一点拨,学生就会带着好奇读起来,再来个结果追问,学生必然七嘴八舌。这是一次很好的概括能力的训练。
4 推荐,让孩子接触好书的最佳途径
鲁迅先生的话一点也不陌生,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低年级如果死盯一本语文书,那么孩子的所得也就非常有限了。事实上,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好书的自我判断能力是很差的,如果没有指导,那么《喜羊羊与灰太狼》《奥特曼》《蜡笔小新》《机器猫》……快餐式的阅读或浅阅读就会占据学生相当多的阅读时空。固然,快餐式的阅读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的越位与超限却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孩子们正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它造成的是厚实和涵养的丢失,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推荐好书,则显得至关重要了。
首先,对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一本共同的好书。那笔者就为他们在浩瀚的语文杂志中,挑选了带有拼音的《七彩语文》和《新语文阅读》。有了这两份共同的杂志,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利于辅助学生阅读。
其次,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一年级下学期为例,结合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可以恰时推荐《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之类的书。再有像《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这类故事性强,能和语文的教材沾上边的,笔者都会积极推荐。而在面对农村孩子书籍来源不足的现状,笔者通过图书漂流的方法,做到好书共享。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接触好书,阅读好书,从好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5 比赛,展示孩子阅读成果的最佳平台
学生的阅读效果要持续,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发展曲线,根据阅读线条,及时进行有效总结与反馈,使学生做到读有方向,读有所得,读有所取。当然,展示孩子阅读成果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以笔者的经验而谈,一年级孩子最适合的办法是:不定期在班里举办讲故事比赛。低年级的孩子富有幻想,模仿能力也强,比赛能促使孩子主动阅读,充分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感悟故事中各类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观念。前段时间,我们又一次开展了“童话故事会”,主要交流孩子两个星期内阅读到的最感兴趣的故事。一位同学给大家带来了《猫和老鼠》的故事,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还有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自制了道具。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比赛,成了孩子展示阅读成果的最佳平台,形成了生生互动的局面,营造了班级浓郁的读书氛围。
总之,为孩子营造一个丰厚的阅读基地,需要老师倾心倾情付出时间与智慧。记得特级教师、著名的阅读推广人薛瑞苹就曾指出:入学一年级的孩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都是良机。而笔者在实践中的这些积累和摸索,就是要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更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做好学生生命的功课,那就从低年级孩子阅读训练开始吧,有了好的开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