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11-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胡文霞

(一)激发课外阅读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欲望。常用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的策略有:

1.故事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先辈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勃发的动人故事,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营养补充,产生自主性的积极行为。

2.榜样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科学家的成才之道。如毛泽东博古通今造就领袖雄韬伟略的思想智慧,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兵书方能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以此激励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3.重视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以个体形式来进行的。教师应允许他们存在个体差异,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引导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

4.介绍成功例子,引导家长参与。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时机,向家长介绍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也可让某位家长介绍自己怎样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让实实在在的事例打动家长,让他们自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挑选孩子喜爱的书籍,使孩子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逐步得到培养。

(二)推荐优秀阅读书目

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书籍的辨别挑选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特征有意识地推荐优秀书目,并制定好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好课外阅读时间、数量、内容、要求等。

1.加强语文修养,提高文学素质有关的报刊、书籍。有《古诗文诵读》、《唐诗宋词选粹》、《小学语文报》、《儿童文学》、《少年文库》等。

2.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文化品位的书籍。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外著名童话》,各类名人名转、名人名言等。

3.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造能力的书刊。有《宇宙的奥秘》、《十万个为什么》、《小爱迪生》等。

4.扩大知识面,增加时代信息容量的各类期刊。有《课堂内外》、《小学生世界报》等。

5.延伸课文学习,拓展知识面的书籍。如学了课文《少年闰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习《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介绍《三国演义》(改写本);学习古诗后,参考《课标》推荐的古诗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相关古诗。

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每学段的阅读量,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阶段背诵古诗不少于70篇。

(三)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量的增大,必须有充足的时间给予保证。

1,每周开设一堂阅读课,每天中午安排二十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学校的阅览室每天向学生开放一小时,并鼓励学生课外挤时间多读。

2,减少作业量,增加课余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每晚低年级不少于30分钟,中高年级40分钟以上。双休日,低年级不少于1小时,中高年级1.5小时以上,并由家长协助督促完成。

(四)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现代科学家曾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二十那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专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现代人除了承袭古人的“苦学”精神,而更要拥有比古代文明得多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做到对知识理解、消化、吸收、应用乃至创新,从而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佳的效益。因此,只有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做到常规指导和专题指导相结合,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成效,并使之形成能力:

1、交给学生读的方法:〔1〕浏览性的泛读。这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方法摘录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2〕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要求“一目十行”,通过长期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大大提高,既节约时间,又可以多看点自己喜欢的书,真是一举两得。〔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著书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4〕朗读和默读紧密结合。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美美地诵读,培养他们的预感,并和默读相联系。

2、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他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通过课内阅读训练如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并把这种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有了深刻了解,感到由衷敬佩,在此基础上指导《三国演义》,学生就会将课内阅读训练中学到的方法自觉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更深入地把握小说在刻画人物,提炼主题等方面特点。

3、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二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适合3-6年纪学生,可以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如低年级学了课文《公鸡的脸红了》可让学生扩写,想象一下邻居们是怎样帮助小公鸡抢修屋顶的?也可以续编《公鸡的脸红了》。三是心得式笔记。要求学生在读了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后,把自己内心的体会与感受写在课外阅读积累卡上。四是摘录式笔记。这是最常用的笔记方式,要求学生将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摘录式笔记和心得式笔记是学生经常采用的两种读书笔记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积累卡,见下表1:

课外阅读快乐无限

阅读时间书名字数约()字

精彩词语

精彩句、段

我想说:

做到随度随机,积累卡每星期收交检查一次,可以了解学生阅读了些什么书,理解得怎样。

(五)开辟语文活动天地

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打分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1.课前三分钟演讲。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以通过课外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作为内容,上台进行口头交流,与其他学生对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刊。

2.组织读书征文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诚信为人”、“公民道德”等读书征文活动,使读写有机结合。

3.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每学期初给每个学生发一本读书笔记摘录本,要求学生阅读后记下书名及阅读时间,同时摘录优美句段,写出心得体会。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学生互相评比活动,并展出优秀的读书笔记,以赛促评,切实培养学生自评及互评能力。

4.举办各种语文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演讲比赛”、“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创意想象编童话比赛”等,同时还通过学生自编小报、红领巾广播台等途径,刊登或播放学生课外阅读先进事例、优秀读书心得,并择优向有关报刊推荐,以赛促读,激励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