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的研究》2016-2017第二学期计划
发布时间:2017-03-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林亚

 

《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的研究》
2016-2017学年第学期计
一、指导思想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阅读能力才会提高,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很长时间以来,阅读教学中,课本被当作唯一的学习材料,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和挖掘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馆、家庭和社区等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可以效好地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给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  
为了让学生早一天读书,早一天受益,早日构建中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切实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二、阅读目标  
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亲近母语,享受阅读。同时,使课堂阅读教学突破课内的界限,给课堂教学注入活水,焕发新的活力,奏响课外课内阅读的和谐乐章。  
通过实验,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与校外学习形成一个互动、勾连的语文学习的网络。  
三、研究内容及措施  
1、定内容:确定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开展“大阅读”活动。各年段备课组长撰写本年级读书计划,要注意课内外的融合,注意各年级的特点,确定精读和泛读的书目。(另见各年级的读书计划) 
2、定时间:每班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以推荐的篇目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精典美文,领略名著课程,指导日积月累,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养成阅读习惯。立足教学实际,逐渐摸索和总结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例如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班级读书会、大声朗读课、经典诵读课、读写结合课等。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3、定活动:围绕“读书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汇报活动。  
为了让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个性化的、而又有质量的阅读,本学年我校将在2013年3月举办“读书月”活动,围绕“读书月”,各年级、各班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 “书,心灵的向导”演讲活动,“最美的诗篇”朗诵会,“向你推荐一本书”推荐会,编辑读书小报等读书活动。  
4、定指导:实施读写结合的尝试  
将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强强联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不动笔墨不读书——玩批注。  
我们倡导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中玩批注。之所以冠名以“玩”,是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批注只是记录一时的所感所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点评。即使这样,也有积极的意义。批注尽管单纯幼稚,却折射出学生在阅读时的感悟和思考、体验和理解。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  
读书笔记不单单是一本积累好词佳句的摘录本。而应强调读书笔记内容的开放,可摘录、可写读后感、可写内容梗概、可作推介辞……林林总总,无可不写。强调读书笔记的成果交流,或展览评比,或专题交流,或互动欣赏。因为读书笔记离不开写,时间久了总有些学生厌烦,而成果交流可让学生产生劳动收获的成就感,这能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做好笔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3)他山之石可攻玉——写习作。  
结合阅读材料中的一些篇章,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每月两篇。在训练时,我们提供给学生三四个选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这些选题兼顾各种文体,兼顾人、事、景,兼顾记实与想象。
(4)、课内外实现有效衔接;  
充分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建立“以一带二”的课外阅读机制。即课内教一篇讲读课文,带动学生课外自学两篇短文,并根据语文课本中的篇目,采用由篇及书(原著),由文及人(作者)的方法,规定各年级必须泛读的读物,使学生的阅读量有基本保障。  
5、定评价:阅读评价的内容  
根据实验的的内容,主要从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总括大意的能力、发表心得的能力等)、语文素养(包括口语交际、习作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等)和综合素养(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非智力因素等)等几个方面来评价。  
四、 本学期具体计划
2
1、召开课题组会议
2、制定课题组学期计划
3、组建班级图书角 
3月
1、确定各年级必读书目
2、各班制定班级读书行动计划   
4月:  
1、指导读书方法:精读与博览相结合。主要实践方法有——做笔记、玩批注、写习  
2、定期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评选班级阅读小能手。  
5月:
1、检查背诵课程实施情况  
2、建立“好书交换站”。  
3、开展“美文朗读”活动。  
4、举办学生“读书笔记展览”。  
6月:
1、检查背诵课程实施情况  
2各年级进行必读书目读书情况检测  
3整理本学期课题过程性资料并上交。
4完成阶段工作总结及个人工作总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