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总结
发布时间:2017-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林亚

 

《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总结
本课题自开展实验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教科研成效,进一步推进课外阅读工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多学习,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课题如何实施,课题实验效果如何,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通过讲座、查阅资料、学习《新课程标准》等,让课题组教师深刻认识到:古有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共同的真知灼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仅靠单纯的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拓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塑造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针对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好奇心极强的特点,课外阅读极具重要性、紧迫性,不能忽视、不能拖延。有了明确的课题意识,教师从心底里接受了课题研究,愿意、喜欢课题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动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倡导教师做“学习型教师”,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建立教师读书学习的“三个一”制度,即杂志1个小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书籍(有时尽量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份报刊(其中有一份必须是教育教学杂志)。
通过学习,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了,知识丰富了,增强了文化底蕴,说话的底气足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引导: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读物推荐、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也能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了。
二、导方法,唱响“引领”方法旋律
(一)以课文为范例,渗透方法指导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高年级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对重要词语和内容分别用圈、点、钩、划作记号及用旁注、批语作评论,还要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这些都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揣摩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不难养成。这样,学生不仅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掌握精彩语句片断,将来为已所用。
在这过程中加强方法训练,养成阅读“四步”和“五动”的习惯。阅读是有方法的,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了。这里我们所说的两大习惯是:“四步”读书的习惯(“四步”是指“一粗、二细、三精、四记”。“一粗”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二细”指第二个步骤是细读理清脉络,搞懂词句。“三精”指第三个步骤是精读圈点,领会含义。“四记”指把读完一篇文章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成为以后写作的素材。)和“五动”的习惯(“五动”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眼看、口读、耳听、手写、脑想”有机结合的习惯。)。
(二)以引领为手段,刺激增强读书需求
1、引领阅读内容,让孩子们书源不断
我们崇尚小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也就是要有选择的读书,: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选择是阅读引领的战略和阅读战术。我们让经典诗文与童年相伴,开展了以国学经典和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吟诵经典,传承民族文化”诵读活动,规定了各年级诵读内容和数量,例如:低年级读《日有所诵》;中、高年级积累优秀古诗词,内容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包括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区教育中心推荐背诵篇目及教师自主选择的优秀古诗文。我们让文学经典与学生相随,为学生选择、引导和推荐的多是中外儿童文学和经典美文。我们让优秀杂志与学生相约,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全校同学征订各类优秀杂志。我们让课外拓展与学生牵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与教材有关的拓展资源加以整理,推荐给学生,将课内与课外发生联系,为孩子们打开了阅读的另一扇“窗口”。
2、引领阅读方式,让学生书山有路
学生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内容是丰富的,总量是有数的(即规定总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孩子们轻松地完成六年保底的阅读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超越“量”的限制?我们在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引领学生渐入佳境。
1)以“午间阅读”尽享休闲时光
每天中午1:40——12:00,全校师生便开始了午间阅读。这段时间阅读的内容有的来自于学校图书室,有的来自于各班图书角,有的是学生们自主选择的书目。与早晨大声朗读相比,这段时间的阅读更为“自主”,是一段“午后休闲”时光。孩子们运用默读与速读的技巧,大大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与效率。享受着午间休闲阳光,孩子们又积累了一笔精神的财富。
2)以绘本“悦读”拓宽阅读视野
绘本阅读在国外早已受到普遍推崇,最近几年在国内学校风行起来。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想象力,提升精神境界。《爱心树》让孩子体味无言的爱;《爷爷一定有办法》每幅图下方画着的老鼠一家其乐融融,仿佛是人类世界的一个缩影……
在指导绘本阅读时,教师采取参与式、互动式、开放式、拓展式等不同方式。如指导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通过角色替换,让孩子很自然地进入故事;在阅读完《蚯蚓的日记》之后,让孩子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
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内心,升华了境界,健全了人格。
3)以亲子共读凝结亲情
要让孩子爱书,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父母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组织开展“灯下与孩子一起诵读”等亲子共读活动。在学校调查问卷中,有家长这样写到:与孩子一起读书很快乐,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真是一同读书,一同成长。我们了解到,每学期孩子们在家中至少阅读2—3本书。可以说亲子阅读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也让读书成为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六(3)班甘文祥同学在2016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活动中,获一等奖;王红娟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三、享成果,体验阅读收获快乐
课外阅读,让我校师生读出了真实,读出了幸福,改变了生活。校园里,花廊下,随处可见手捧读物聚精会神阅读的孩子;下课后,书吧是最热闹而又安静的地方,一个个小书迷正读得津津有味……书,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课外阅读让我校学生收获着知识,收获着智慧,也收获着丰富的人生。本学期,本学期,我校学生作文90组共393篇在武进教育信息网学生园地中发表,还有3篇作文发表于武进日报。在武进区2016年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胡静婷获二等奖,杜雨晴和吴舒菲获三等奖。在武进区中小学经典诵读决赛中,我校学生组方言三句半《夸夸我们的好学校》获武进区三等奖。在校古诗擂台赛中,一2、二3、三1、四2、五2班被评为年级组一等奖,73名学生被评为小诗人。1月29日,王红娟老师、五2班少先队员夏欣作为正式代表出席常州市第七次少先队代表大会。夏欣提出的“关注校门口交通安全”的议题被选为热点议案。在红领巾论坛《红领巾,生长吧》“红领巾议事”环节,夏欣侃侃而谈,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风采。六(3)班甘文祥同学在2016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活动中,获一等奖;王红娟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在武进区青少年《依法治国》读书教育活动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徐云、刘勇志在武进区青少年《依法治国》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征文作品小学组二等奖。景丽梦在武进区青少年《依法治国》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手抄报小学组三等奖。
伴随着琅琅书声,伴随着琅琅歌声,伴随着琅琅笑声,我们的课题研究继续深入地开展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仍将不断探索,引领学生走向幸福的成功之路。
2017.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