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
发布时间:2017-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庄如梅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是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孩子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的特别爱好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如何开展课外阅读呢?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要创造条件,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儿童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持之以恒的加以培养。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尤其要重视。一开始,要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喜欢阅读,经常阅读,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展现的习惯。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人的痴迷,使他们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保证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来阅读。除了每天的午读,每周单独安排课时,保证有地开展课外及指导。
二、激发阅读兴趣 。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
1、指导孩子选择书籍。课外读物要浅近易懂,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
2、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孩子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如给孩子讲童话故事时,到最精彩时就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课外找书看。从好书中挑选一些精彩的段落读给孩子听,先把孩子深深地吸引住,孩子就会热情地去阅读,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利用课前五分钟,我让孩子以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趣事奇闻、动物知识、自然景观介绍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3、榜样激励。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结果。我们老师经常向孩子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数学家华罗庚在西南联合大学教书时,住在牛棚的“阁楼”里,在没有电灯的情况下,坚持看书学习;汉朝人匡衡凿壁借光,刻苦攻读,后来终于成为西汉有名的经学家;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孩子,使孩子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孩子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三、家校合作,请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即为孩子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为孩子准备适宜其年龄特点的有益书籍。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在孩子的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让家长节假日带孩子们到书店,图书馆看书,家长带头每天坚持看书为孩子们做榜样,通过亲子合作阅读、相互交流、讨论、让孩子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孩子在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一年级孩子的自觉性还不够,所以,家长的指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四、传授阅读方法
为了使孩子读好书,读更多的书,引导一年级的孩子通过以下几个结合来开展阅读。
1、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指导孩子读书,要求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学而不思则罔。阅读中不动脑,那么,印象就不会深,效果也就不佳。因此必须边读边思,在孩子阅读时提一些问题,比如读了一篇文章你怎样评价主人公,或是读了以后有些什么收获等。
2、反复诵读法。一年级孩子读的大部分是全文注音,为指导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反复诵读既培养了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起到了陶冶孩子情操的作用。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读一两遍,也许弄不明白其中意思,多读了,意思也就搞清楚了。每天利用晨读时间,的十分钟时间教孩子吟诵古诗让孩子背诵《三字经》,每天一页,其中好多的内容都潜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字简单但含义深刻,说的是:“做人的首要的是孝敬父母、尊敬熊掌,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理的变化。要通过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十个一就是十,强调日积月累…….读来背过能让人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的有很多。如果能从小就做到书当中所说的,那么一些好的习惯,做人的道理,为人得准则,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见三字经的熏陶对孩子是很重要的。无论是背诵还是诵读。另外,有些孩子的记忆力也通过背诵《三字经》得到了加强,早晨的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思维容易打开。吸收起来也比较容易。《三字经》可以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对于这些还不是很清楚,但增加头脑中的印象,也是非常有益处的。相信这些努力带给他们的,绝不仅仅是作文时会引用“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更是终生受用不尽的文化财富。
3、图文结合法。低年级的课外读物几乎每篇都有插图,有助于引导孩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低年级注音版《唐诗三百首》中《静夜思》就画着一个人在静静地望着月亮思考,让孩子看图和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前看看图,读后讲讲图,发挥图帮助理解内容的作用。
五、多开展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小孩子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如果他们没有体验到多读书的好处,积极性便会很快消失。于是,要经常为孩子们“打气”,千方百计调动儿童课外阅读兴趣。让孩子谈天说地,谈古今来。要及时给孩子奖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孩子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坚信这些用课外书“泡”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语文素养,必然会沉积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