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的研究》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计划
经过学习和探索以及对前一阶段取得的成果,现执笔拟定本阶段的研究计划。
一、承接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落实本阶段研究重点。
1、注重班级书香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图书角、班级文化建设等措施,加强书香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侵染在阅读的氛围之中,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从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他们的阅读兴趣还不够积极,有的同学还是为完成任务式的读书,这样的阅读是见不到真正的效果的,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读,真正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把阅读当成是自己的一门必修课程。
2、给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课更有针对性的课外外书籍。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式、理解能力、思维方式、阅读的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材料,真正的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3、进一步加强学生有效的阅读的培养。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积累、学会理解、学会运用,这是有效阅读的重要表现形式,还要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但最终要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所读文字的价值和思想。
5、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快乐地阅读
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快乐,不应该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样就违背了我们研究的初衷,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
6、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指导教师认真分析本班学生情况,总结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寻找到更加适合的指导方法,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阅读目标
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亲近母语,享受阅读。同时,使课堂阅读教学突破课内的界限,给课堂教学注入活水,焕发新的活力,奏响课外课内阅读的和谐乐章。
通过实验,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与校外学习形成一个互动、勾连的语文学习的网络。
三、研究内容及措施
1、定内容:确定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开展“大阅读”活动。各年段备课组长撰写本年级读书计划,要注意课内外的融合,注意各年级的特点,确定精读和泛读的书目。(另见各年级的阅读计划)
2、定时间:每班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以推荐的篇目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精典美文,领略名著课程,指导日积月累,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养成阅读习惯。立足教学实际,逐渐摸索和总结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例如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班级读书会、大声朗读课、经典诵读课、读写结合课等。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3、定活动:围绕“读书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汇报活动。
为了让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个性化的、而又有质量的阅读,本学年我校将在2016年9月举办“读书月”活动,围绕“读书月”,各年级、各班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演讲活动、朗诵会、好书推荐会、编辑读书小报等读书活动。
4、定指导:实施读写结合的尝试
将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强强联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不动笔墨不读书——玩批注。
我们倡导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中玩批注。之所以冠名以“玩”,是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批注只是记录一时的所感所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点评。即使这样,也有积极的意义。批注尽管单纯幼稚,却折射出学生在阅读时的感悟和思考、体验和理解。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
读书笔记不单单是一本积累好词佳句的摘录本。而应强调读书笔记内容的开放,可摘录、可写读后感、可写内容梗概、可作推介辞……林林总总,无可不写。强调读书笔记的成果交流,或展览评比,或专题交流,或互动欣赏。因为读书笔记离不开写,时间久了总有些学生厌烦,而成果交流可让学生产生劳动收获的成就感,这能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做好笔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3)他山之石可攻玉——写习作。
结合阅读材料中的一些篇章,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每月两篇。在训练时,我们提供给学生三四个选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这些选题兼顾各种文体,兼顾人、事、景,兼顾记实与想象。
(4)课内外实现有效衔接;
充分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建立“以一带二”的课外阅读机制。即课内教一篇讲读课文,带动学生课外自学两篇短文,并根据语文课本中的篇目,采用由篇及书(原著),由文及人(作者)的方法,规定各年级必须泛读的读物,使学生的阅读量有基本保障。
5、定评价:阅读评价的内容
根据实验的的内容,主要从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总括大意的能力、发表心得的能力等)、语文素养(包括口语交际、习作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等)和综合素养(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非智力因素等)等几个方面来评价。
四、研究活动安排:
九月份研究计划
1.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本学期活动计划。
2.课题组成员认真钻研相关理论文献,充实理论基础并开展课题研究实践课。
3.确定各年级必读书目
4.各班制定班级读书行动计划
5.组建班级图书角
十月份研究计划
1.开设课题研究实践课。
2.采用“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课堂问题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为研究提供依据。
3.课题组成员结合研究结果共同进行理论探讨。
十一月份研究计划
1.课题组成员整理总结课外阅读训练篇目及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2.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期间认真阅读钻研研究的理论专著,充实理论基础。
3.课题组完成阶段研究情况报告。
4.组织整理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叙事,组织交流选择优秀叙事上传。
十二月份研究计划
1.互相交流,为总结做准备。
2.开展课题组研讨课活动。
3.各年级进行必读书目读书情况检测
4.整理本学期课题过程性资料并上交。
一月份研究计划
1.课题组成员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并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提交自己相关研究理论性成果,特别是获奖作品,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