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 感悟课堂
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1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活动,为期2天半。我们有幸听到了郑毓信、贲友林、张齐华、、徐斌、罗鸣亮等十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和他们的报告。名师们独创的设计、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巧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无不让我们由衷地赞叹。一节节生动感人的课,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让人感悟到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和真谛,真是受益匪浅。
感悟一:“慢下来,让学生静静地思考”
郑毓信教授解读核心素养,指引我们走近数学核心素养。在思辨中澄清:数学素养应当帮助孩子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更合理,”给我们带来的何止是启发,在口号喧嚣的今天,审问潮流,支持“坚持”,“慢下来”,才是数学教育的正道。
感悟二:无痕教育,润物细无声
徐斌老师 ——无痕教育,他的这节课看不到我们传统课堂的导入,新授,练习,而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然后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一会是公正的裁判,一会是水果店经理,一会又是篮球队队长,在这些角色中完成今天的学习。最后给学生一个任务,留给他们思考空间。
感悟三:“通过数学,让学生学会思维”
罗鸣亮老师的《你知道吗?》教会学生思维的课,这与郑毓信教授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涵义不谋而合。提醒我们老师不要就教材而教材,多问“为什么”,知识背后隐含着哪些更本质的东西。老师要有这种意识和敏锐度,给学生提问,思考,表达的机会。一个孩子的力量可能薄弱,可是整班孩子合起来会有意向不到的结果。
贲友林老师的课堂关注、尊重每一位孩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即使他们是入学五十多天的小朋友。他把话筒一次一次地递给学生,把讲台一次一次让给学生,围绕一幅情境图,学生思维发散!课堂看似不那么行云流水,但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都有机会犯错,都有时间思考!我们的确该思考,真实的课堂不应该是一个学生的独白,还而是更多的学生的参与。
走进众多名师,方知己之知识匮乏。丰富的专家报告、观摩课学习,让我在学习中收获颇丰,在收获中有所感悟,从感悟中慢慢沉淀,沉淀后逐步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