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校本培训总结
本学期,我校为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更好适应课改的新要求,依据开学初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认真落实,本学期我校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主题,有组织、有步骤的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修养、师德修养得到了切实提高,现作一总结。
一、目标明确,制度保障,领导重视。
1、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制定了教师校本培训计划、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每位教师根据个人所需,制定了以课程学习为重点的培训计划。
2、学校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重视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自觉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组织的课改学习,广泛吸收各类教育教学信息。
3、完善了校本培训机制,健全了校本培训体系,加强组织指导,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把各项培训措施落实在实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1、本学期继续打造学习型组织。通过读书、校内教师互帮互学、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教师内涵。在专业学习中,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在教学研究中,把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行为观。除教学方面外,鼓励老师们大量阅读有益书籍,即丰富个人生活,也可在阅读中修养身心,提高素养,要求每位教师写好读书笔记,并纳入教师月岗位考核。本学期邀请区教研室原主任特级教师徐惠仁老师和区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钱新建老师来校为全体教师做教科研讲座,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学期开展了中、青年教师粉笔字现场书写比赛,既检测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又促进并创设了全体教师竞争的教学氛围,充分展示了学校教师的风采,显示出了教师们扎实的基本功,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本学期学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参加全国、省级、市级、区级培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本学期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各项基本功竞赛,程江和牟琳老师顺利进入第二轮的比赛。蒋婷老师的E学习课被推荐参加全国新技术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的评比。
2、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要靠外部的渗透,更多的还要靠我们内部的自主提高、自我发展,由“输血”到“造血”,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依靠外部力量提高自己的模式,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在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中,把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落实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上。
①本学期我校各年级各教研组期初初拟定计划,教研活动与我校武进区教科研课题《基于本校学生实际构建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并设定每次教研活动的主要议课教师,每位教师都参与议课,期初各教研组将教研活动计划上传至学校网站,真正将教研活动落实到实处,促进教师上课议课的水平。
② 组织进行第二届课堂效益月系列活动。
本学期5月举行了城东小学第二届课堂效益月活动,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围绕“构建绿色课堂,追求幸福教育”为主题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了城东论坛,领导班子、学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新教师汇报课,交流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四年级数学同课异构中一协作片教研活动,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四十五周岁以下教师粉笔字比赛活动。教师们以课堂教学效益月”为契机,转变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素质,促进个性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3、抓好教科研工作,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能提高理论修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要求教师认真实验,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积累、总结、改进、提高,本学期我校三项区级教科研立项课题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基于本校学生实际构建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将课题研究与我校教研活动将结合,引领教师进行基于我校学生实际和绿色课堂的基本理念,构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研究,制定各科绿色课堂观察表,制定各科绿色课堂评价表,使城小绿色课堂的研究更上新台阶。在中一协作片数学教研活动中,王琴和蒋婷老师的同科异构课得到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赞誉。在4月和5月区联合督学中,开设的4节课(蒋婷婷、李英的两堂数学和王敏亚、蒋瑜的两堂语文课)获教育局王荀慧副局长、马伟中校长、费华平校长、吕建伟校长的一致好评。作为小学语文送培基地,我校语文教研组紧紧围绕“以生为本,打造充满活力的绿色课堂”扎实开展送培活动,以“送培”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教师送课、课后互动研讨,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运用教材、设计教学流程、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专业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提升送培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反思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论文,本学期已有51篇教学随笔发表在武进教育信息网教师之窗,在省第十届“蓝天杯”教学设计比赛中张林亚老师、毕金平获二等奖,12位老师获三等奖,王琴撰写的论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陈霞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绿色课堂中德育的渗透》、谢雯燕老师撰写的论文《有一种教育叫“无为而治”》发表在《儿童大世界》,恽红玉老师撰写的论文《现代教育技术——作文教学的隐形翅膀》和胡文霞老师撰写的论文《灵活运用资源 提高语文素养》发表在农村孩子报《教学论坛》。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
三、校本培训工作安排井然有序,措施得力。
1、按照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每次的学习内容,主题明确,理论学习与撰写学习体会相结合,注重学习实效。
2、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强化过程监控管理与过程考核评价,做好相关台帐记录,认真落实培训计划。
3、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实验课展示相结合,加强学科教学艺术的探究。
4、围绕学校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以各子课题小组为单位,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四、强化校本培训管理,优化了培训质量。
1、注重校本培训的层级管理,三个校本培训管理层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是校级决策层,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条件;二是各科室领导为主要成员的校本培训骨干, 对校本教学研修资源进行组织、整合、调控,提高培训水平;三是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按学校方案要求参加培训活动,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笔记,训后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撰写教科论文或研究心得。
2、协同学校教务处,立足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将开展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开展备课、上课、评课、改课和观摩课等系列教研活动,促使教师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内部挖潜,充分发挥我校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骨干教师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青年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取得了显著成绩。
4、注重日常校本培训活动的资料管理,注意做好学校档案和教师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
总之,本学期我们以新课程校本培训为重点,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力度,紧扣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条主线,与时俱进,努力开创了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