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文章内容
2015年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6-0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邵雪近

 

扎实推进校本培训,全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武进区城东小学2015年度校本培训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城东小学作为一所独立建制刚刚一年的学校,如何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培训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培训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学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校本培训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教育的质量,促使学校的发展。因此,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勤“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教育网上有报道。
(二)建立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1、全员读书促研修。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培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定期购置与新课改、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学校通过“营造学习氛围、提供交流平台、赠送名家书籍、品味大师读书”等措施,既让教师感受校园生活的精彩,同时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如今,给每位教师发放了相应学科的理论书籍,撰写学习笔记,期初进行理论考核已成为一项惯例,教师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
2、制度考核提水平。独立伊始,我们传承了马小优秀制度文化,创新制定了城东小学各项考核制度,如《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师德考核细则》、《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评分标准》等等,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内容丰富,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本学年,学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区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推进课程理念研修,优化教育过程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我校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并撰写学习心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强化集体备课研修,构建合理模式。
1)构建“四步走备课模式”。
    备课方面,我们在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规定教师每一节课前、课后都要适时修订调整教案,并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等。日常工作中,我们安排各教研组一个月集中活动两次进行集体备课,进行了“四步走集体备课模式”的尝试。第一步:自主钻研,个性备课,形成预案;第二步:指定发言,思维碰撞,修改预案;第三步:划分任务,实践预案,反馈交流;第四步:二次修改,商议细节,形成精案。
2)开展三加一研修模式。
    三加一就是指三定、三制、一活动。
    三定即定计划:期初,教务处制定了教研活动计划,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定时间:我们每两周围绕一个主题举行一次课堂展示活动。定人员:同学科老师全体参与观课、议课,指定中心发言人。
    三制是指“常规检查制”、“ 随堂听课制”、“骨干蹲点制”。
    一活动是指在校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构建绿色课堂,追求幸福教育”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效益月系列活动。一年来,我们举行了主题为“开掘课程资源,打造绿色课堂”的湖塘教研协作片语文和数学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校级语数英同课异构活动、思品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微课比赛,领导班子成员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教研室把脉课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4、加强班主任的培训,打造爱岗队伍
(1)内部挖掘,以点带面。    
假期里,德育处围绕师德修养、班级管理、新教师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等几方面为新进教师传经送宝;开学初,举办了“九月开学季,从常规抓起”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培训课程;学期中,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相继畅谈了自己的管理班级的妙招,荣获“武进区优秀班主任”称号的王红娟老师与各位班主任分享她的带班理念。
(2)专家引领,助推成长。
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我们邀请常州市首届“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疏大四老师为我们作了《不负流年,不负卿》的主题讲座;特邀江苏省特级人民教师蔡建泉校长和全校老师分享了一节生动的道德课——《较真的哲学,做事与做人》;我们还特邀基教科副科长孙雨青为我校德育工作进行指导。
5、注重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1)聆听窗外声音,鉴他山之石。
    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新观念、提升管理品位,加快学校的发展,杨筱艳校长带领全体领导班子成分赴李公朴小学和周家巷小学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的视野变开阔了,思维变宽阔了,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管理就是要同伴互助组织起来;自我反思行动起来;专业引领驱动起来;教师热情调动起来。
2)倡导报表制度,创高效班子。
每两周,中层干部把两周工作小结、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下两周工作安排等情况填写报表,上交校长室,促使我校领导班子成员能主动、创造地开展工作,练就了闻风而动的干劲,破解难题的锐劲,善于联系沟通,总结反思,在作风上作表率,在业务上当骨干,在服务中做公仆,切实提高指挥效能。
6、加大信息技术培训,促进高位发展
    我校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培训:白板培训、平板培训、校园网站培训等。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通过课堂效益月活动,组织新教师进行了微课比赛。我校的陆文强、庄如梅、周黎娜三位老师分别参加了两届区“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赛课活动,均获佳绩,陆文强老师的课例还获全国优秀课例。156月,武进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陈晓笺老师执教了三年级《插入表格》一课,得到一致好评。
(四)形式多样,提高校本培训实效
1、集中培训模式。
    我校利用每周二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开展集中式校本培训。单周确定议题,双周全体教师会议前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三分钟演讲,并随机进行互动式点评。这些议题既有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讨论,也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方面的辩论,既凸显了“爱与责任”,更将教育教学的艺术融入其中;通过教师沙龙、专家讲座、案例研究、168师生帮扶、分享爱生故事等系列活动提升师德修养,促进教师增强职业意识、育人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
2、分层培养模式。
    对工作1-3年的新教师,学校安排专人蹲点、师徒结对,手把手教他们初步了解课程标准内容,熟悉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新教师第一年上汇报课,第二年上提高课,第三年上示范课,一步一个脚印。
    对工作4-10年的青年教师,以“能力促进小组”的形式,和马小集团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包括上公开课、讲座、教学沙龙、基本功竞赛等,帮他们寻找个人的发展方向,促使他们在工作上更快地脱颖而出。
    对工作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我们一方面拓宽渠道,加强与名师的联系,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另一方面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榜样辐射作用,克服“高原期”、打破“瓶颈期”,使之具有鲜明的教学风格。
    一年来,我校毕金萍等几位老师获优秀指导奖等荣誉称号,1位老师被评为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已有近80篇教师教学随笔、100多篇新闻发表在武进教育信息网。多位老师在区级及以上执教公开课,获得好评,张林亚老师在省蓝天杯赛课中,教学设计获得了一等奖、课堂教学获二等奖。20159月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王礼蓝老师的教学能力更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首次代表学校参加武进区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就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并在协作片英语教研活动中勇挑重担,向片里的英语老师们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3、课题研究模式。
我们积极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加强“校长室领导——教务处管理——课题组落实”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有2个国家级、2个江苏省、4个武进区课题,我校的教师每人至少参与其中一项课题的研究,大家积极开展课题研讨课,积极撰写论文,一年来多位老师的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区一、二、三等奖。论文获奖也能写。
2015年,我校新立项了三项区教科研课题《基于本校学生实际构建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着力于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绿色课堂;语文组课题《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的研究》,着力于拓宽学生知识面,重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又将着力打造学校特色。
4.专题研讨模式。
    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全校开展了以“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提高学生数学关键能力”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英语组开展了以“促进语言的有效积累,打造‘以生为本’的绿色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由于我校校本培训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培训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问题与思考
1、校本培训还需系统化、规范化。  
2、缺乏经验,各学科组发展不平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