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本节课,曹老师创设了猴王分饼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成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这两个开放式的问题,为学生拓展了更大的思维空间,练习题的设计也颇具新意,通过闯关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练习显得别有生趣,掀起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高潮。
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分数的基本性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获得数学知识需要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所以这节课曹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体现在: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与1 /2相等的分数,丰富学生的探究素材,也能为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积累感性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感悟;折一折、填一填,将学生折的体验和分数中隐藏的规律用数学符号直观的表现出来,为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支撑;让学生在操作和有序的观察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体现出自主开放,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注重数学思想渗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的教学中,着眼点就放在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上。并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凸显“过程性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感知、理解、提升、归纳、概括方面,注重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辨析、质疑的训练,尽量不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加上框框,让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思考,并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练习设计有层次,开放性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既有知识的衔接又有后续的延伸,在练习中不断完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
建议: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环节找相等的分数,素材不够丰富,指导过于细致,要相信学生,要有大问题的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