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学研讨>>文章内容
打造舒能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发布时间:2016-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小萍

 

  一,舒能课堂需要把耳朵叫醒
如何提高一堂课的有效性,无数的经验告诉我,让孩子定心认真的倾听至关重要,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让孩子受益终身,而且能让孩子在学习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我们来说第一步是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倾听心态。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一点傲气,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上课经常看到学生自己在干自己的事情;与此同时,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养成其他学习习惯的基础,试想没有有效的听,哪来积极的思考,哪来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沟通,让孩子主动参与,自由的学习不代表放纵学生,崇尚师生平等不代表可以肆意插嘴,不尊重别人。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现状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无论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究方式,都在寻求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但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学习技能,就学习本身来讲,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应算是一条捷径,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也制定了一些计划。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中,我们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换得学生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这样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们讲,学习和生活有了困难愿意向我们寻求帮助;课堂上师生的情感融入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从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喜爱与渴求。
2、 教师示范倾听
    新课程中,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师生互相学习,相互进步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愉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拥有一个自然的真实的模仿标杆。要做到这些,那么身为成年人的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能够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孩子的心声。教师在平时定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不管是在课堂还是生活中,你要学会听孩子的话,从他们的发言中发掘他们的思维火花,查找她们的疏漏之处,并且给予适时的鼓励,表扬以及建议。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尊重的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怎样才是有效的倾听。时刻谨记,走进教室,自己就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明确倾听的要求与方法
低年级孩子还不具备成年人的缜密思维,有时也许需要老师将要求讲的更加明白,易懂些。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要求:一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脑子里不想其他事要“专心”;二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有“耐心’;三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更新颖的想法,要“细心”;四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接受并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要 “虚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要“用心”。只有做到“思,听 ,说”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
4、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神情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上老师要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平时当老师在讲课时学生要双眼看着老师,当其他同学出来回答问题时,两眼就不要盯着那位同学,而是要看着老师的演示或者看着相应的段落,并且给予无声的回答,例如别人回答的好,你表示认同你可以点头或者微笑,例如你不认同,你可以等他回答完毕后再举手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有利。
、注重倾听的评价
    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就要注重倾听这一块的设计和评价,给予孩子一定的肯定与鼓励,例如:当一个孩子出来回答问题后,我首先会表扬她是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你真是个会听的好学生。你的小耳朵真灵。你的倾听能力真强……)其次我才会去考虑这个答案本身的正确与否。面对那些倾听习惯不尽如人意的孩子,我不会直接批评,而是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课上当我看到一部分学生不在认真听时,我会说:小眼睛。生答:看老师,等等类似的常规口令来提醒学生。对于那些倾听习惯差又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我们要耐下性子,放低要求。例如:当别人起来回答了优秀的答案,我会请这些学生出来复述一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矫正学生的不好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自律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我们要善于捕捉孩子的生活情景,不放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严加训练,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强起来。例如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上课很好动,于是针对他这样的情况,我对他实施“追踪辅导”。这个孩子上课特别喜欢玩小东西,即使没有东西他玩玩自己的小手也舒服。可是这个孩子有一个优点就是讲信用,于是我跟他商量,每次你要掌握好时间。第一次我发现他在开小差,我看好时间,到了5分钟我不知不觉敲下他桌子提醒下,他就停止了。第二次我发现他在开小差,我看好时间3分钟,就走去提醒他,他立刻停止了,就这样一次次的进步,一段时间下来,这个孩子就改正了这种不良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业以及知识的获得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抓住契机,反复练习,为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拼音学好,宝贝快跑
1、儿歌串连记忆汉语拼音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圆圆脸蛋梳小辫,嘴巴张大aaa;大公鸡哦哦哦叫,圆圆嘴巴 ooo;清清池塘一只鹅,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像吹笛子üüü。”让学生边念儿歌边配上夸张的面部表情。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2、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来演演字母,用小手来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用橡皮泥来捏捏字母(我曾经代的课是特色课程橡皮泥),用纸来制作拼音图片(家长配合)等,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那样的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是那么的可亲可近,它就在我们的身上,就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既培养了动手能力,有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3、游戏中学习汉语拼音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大小声(教师大声读时,学生小声,反之亦然)、炸弹游戏(教师把汉语拼音书写在黑板上,其中几个画上圆圈,变成炸弹,不能读)、变一变(用铅笔拼成字母)、手势游戏(教师在黑板书写两排单韵母或者声母等,教师读左边的,学生向左倒,教师读右边的,学生向右倒)、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超市购物(师出示音节卡片,学生顾客拼读音节,售货员拿出货物)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游戏设计的任务难度应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可以过难。如若太难,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冷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4、设计生活情境学习拼音
在教学翘舌音zh ch sh r时,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啊,有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依次出示客人来了,我们要打招呼啊,今天这几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别,叫的时候要把口舌翘起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读zh ch sh r,当学生会读之后,就请客人(学生戴头饰)进门了,请进门的过程中又巩固了zh ch sh r的认读)。再搬椅子来招待客人。在这招待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zh ch sh r的认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轻松有趣地突破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