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学研讨>>文章内容
透过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5-10-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小萍

 

改革汉字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汉字教学方式,形成灵活的汉字教学氛围。注重字理识字教学,透过汉字的形、义、音的分析,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如通过与“玉”有关的汉字来了解中国的玉文化:玉,象形字,甲骨文中,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本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小篆写作“王”,后来,隶书、楷书为了区别,才在“王”字旁边加上一点而成“玉”,那一点表示玉的光泽。这也就是为什么“玉”位于字的左侧时都写成“王”字,而位于字的下方时仍写成“玉”字。从“玉”的字中我们能了解到与玉有关的传统文化。
珑,形声字,玉形龙声。古人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玉(王),表示玉祭祀便是最好的礼物;龙,表示古人认为大旱时要向龙王求雨,龙亦表声。通过“珑”字,我们向学生渗透到上古时期,人们非常迷信,以为天帝神灵乃至祖先鬼神具有无穷的力量,能帮助人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消除各种磨难,满足人所需要的一切。因此,用玉祭祀便是最好的礼物了。
再如通过与“贝”有关的汉字来了解中国的钱币文化:贝,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本义是海贝。但为什么后来从“贝”的字都与钱财有关呢?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在先秦时期贝同时具有币和饰的双重作用。
当时以贝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经济制度和观念形态清晰地保留在汉字之中,如表示钱财的财、赃、货、贵、赁、贮、贿等,表示赋税的赋,表示抵押、赔偿的赔、偿、质、贴、赎等,表示借债有贷、贯、赊、债等,表示交易的赚、赔、购、贸、贾、贱、贬等,表示用钱方式的赈、赌、赛、贞、贺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