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学研讨>>文章内容
低年级写字教学研讨
发布时间:2014-03-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胡文霞

3月25号下午教研活动时间,我们低年级语文组一起研究怎样让学生写的一手好字。 

王敏亚老师发言:首先要识写结合。写字和识字是互相促进的。识字时只认不写,字形就难以记住;认读加上书写,使视觉分析器官和动觉分析器官协同工作,字形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识字和写字结合,还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再就是指导临写宜“少而精”,切忌滥临、抄帖。每次,限写以20分钟为宜。写字时间长了,学生容易疲劳,以至产生敷衍了事的现象。“少而精”的原则既可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又能保证每次练习的效果。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书写技能,并不决定于练习的数量,关键在于每次练习的质量。只有正确的练习才有助于良好技能的形成。不正确的动作重复多次,反而会形成错误的习惯。错误的习惯一旦形成以后要改正就十分困难了。

杨云娟老师发言:得循序渐进。常言道:“字无百日功”。练字是持久战,写字不可能速成。说它能培养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原因就在这儿。在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要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学生明确了规律,不等于形成了能力,还需要一个转化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长时间多空间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训练活动。采取环环相扣、步步落实的教学措施,促其健康发展。

庄如梅这样说:少讲解,多示范。指导写字不能忽视运笔的训练。要强调一笔一画地写。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挫;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疾如何把握等。对学生写不好的宇,老师一示范,学生往往就会写了。此法同样适用于铅笔字和钢笔宇的示范教学。

徐娜说:  在练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谈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写字情况,让学生感到压力。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朱胜平这样说:我认为正确的写字姿势,也是写好字的根本。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和指导。一定要按“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持之以恒,勤抓勤管,反复抓,时时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及写字习惯。我曾观察过一些握笔姿势不正确,握笔位置不对或写字不按笔顺的学生,发现他们没有一个能把字写端正,更谈不上美观了。可见,写字姿势及写字习惯对写好字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我认为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果每一个字都由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方法能把字写好。但这种方法学生是被动的,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若长期下去,学生学的呆板,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教为了达到不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比较中悟出真知。在开学初的这一段时间我对同一个字,写出几个相差不大的字,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哪个字写的最端正、美观,同时指出那些写的不好的字缺点在哪里,我们今后怎样克服。有时我当学生,学生当老师,指导我在黑板上的米字格写字。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是在这种互动中学习,真正把字练下去。

大家的发言积极又互相启发,我这样总结: 

1.养成整洁的习惯。整洁不仅仅指作品的整洁,还包括书写工具以及书写者自身的整洁。写字教学要体现审美教育,不仅要重视书写成果,而且要重视书写的过程,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

 2.养成“天天练”的习惯。仅靠一周一节的写字课,学生是不可能写好字的。字须天天练,才能形成技能,才能熟能生巧。“天天练”也是意志的磨砺。真正做到天天练,天天认真练,天天认真有效的练。

 3.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平时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一种书写。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自觉练字的习惯。这时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日常书写与练字的关系,并注意经常示范,采用多种方式不断激励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

4.完善写字教学评价制度。在班内设立喜报评价制度,对学生书写正确、工整、美观的,给予喜报或短信表扬。另外,针对这次书写的字我们打印出来,让学生描红,感受进步的快乐,发奋努力,练字攻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