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长课程 促进个性成长
生命课堂吐芬芳,教育研讨促生长。
生长课程是在生长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形成的多元、开放、融合的课程体系。生长课程是以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学校教育多元化需要为目标,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根本,融合校本课程,体现生长教育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生长课程总体架构为学生生长课程、教师生长课程和家长生长课程三个方面。其中学生生长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和创生课程三个系列。
生长课程建设坚持“全课程”育人观,强调课程涵盖于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充分激活和发挥学校所有教育元素的最大化教育功能。生长课程建设坚持以“学”为本的课程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学法为中心。学校将以课程建设为生长教育新起点,打造生长教育团队,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全面构建生长教育体系,包括生长课程、生长课堂、生长德育、生长教育评价,形成个性生长教育特色文化。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学生发展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刘崇利作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变革》的专家报告。他分析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的3.0时代将突破时间、空间、内容和师资的限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习方式趋于个性化,突破校园无边界地学习,强调核心素养,注重学科融合和创新创客教育。教育变革需要站在未来教育的角度,在课程改革等技术手段上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性格、兴趣、特长等开展个性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素养,以应对未来复杂社会的挑战。
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院院长廖全明教授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指出生命最大的意义是追求不断地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成都师范学院基础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其勇博士就“生长”的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教育的生长,需要学校课程具有快乐性、系统性、时序性、艺术性、身心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快乐感在教师的支持下实现生长。
成都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覃玉荣以“新高考与生涯规划”为话题介绍了新高考时代“专业选择题”的职业倾向,分享了生涯辅导“三原则”、“六步走”以及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路线图。认识生涯发展“爱、善、真、美”的四叶草,理解生涯灿烂的“彩虹桥”。
成都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邓达博士在论坛上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阐释了建立在“生命、生长、生涯”基础上的生长教育原理,对建构生长教育模型进行了论证交流。确认“生长”证实生命向上的力量,“生长”汇聚生活多彩的希望。教育是成就人生长的必由之路,“教育即生长”是一种坚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