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机 听 课 记 录 表
年级、班级 | 一(2) | 听课时间 | 3.12 | ||||||||||
执教者 | 李英 | 性别 | 女 | 教龄 | 21 | 职务、职称 | 中小学二级教师 | ||||||
科目 | 数学 | 章节、课时 | 《得数是6、7的加法》 | ||||||||||
评 价 指 标 | |||||||||||||
教学 目标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与 方法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 |||||||||||||
教学效果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 |||||||||||||
教师 素养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 |||||||||||||
教 学 过 程
|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2= 2-1= 5-5= 3+2= 5-3= 2+3= 2. 6.7的分与合 你们能从小到大有顺序地分别说一说6.7地分与合吗? 二、导入: 你们植过树吗?植过树地小朋友举一下手。 三、新课: 教学例题: 你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图上画了什么?) 5人拿着工具植树,1人推着工具植树 已知5人拿着工具和1人推着工具来植树,求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齐读一遍两个算式。 教学“试一试”出示辣椒图 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揭示课题 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要求一共有几个圆,怎么计算? 提问:求一共有几个列怎样的算式?为什么用加法?学生书写、交流算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得数、交流算法。 哪两道是有联系的算式?一起读一读。 提问:3+3只有一道算式,为什么呢?(因为把加号前的3和加号后的3交换位置,还是3+3) 四、练习: 1.故事引入:想想做做第3题 想想做做 第3题。 5+1 2+5 4+3 2+4 3+3 1+6 5+2 6 7 问:哪几只青蛙跳进左边池里?哪几只青蛙跳进右边池里?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一组一组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指名说得数,课件出示。 提问:观察每组中的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法:大象伯伯带来了两张数字卡片,分别是6和7。接下来,老师扮演大象,同桌两人分别扮演小松鼠和小白兔的角色,你能像他们一样,报出得数是6的所有加法算式吗?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谁来报?我们发现这样没有规律地说很容易重复或遗漏,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地顺序列算式) 谈谈学习体会:
| ||||||||||||
总体 评价 | 李老师在探究新知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操作验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掌握算法)” 的过程。学生的练习多样化,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了算理。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