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千人糕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掌握“能、桌、甘”的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朗读、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词卡,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怎么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认识“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逐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 从课文中走出来了, 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纷、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 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 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 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dí”。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 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 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声。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 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谜语。
寺旁有头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头一角——确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 感知文本
我们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 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特别:不一般。
6.爸爸说:“是的,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 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销售:将货物卖出去。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读流利、 读通顺哦!)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句子, 指导朗读。
A.出示: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讨论:
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 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 让我们心怀感恩吧。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 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甘、劳、买”的注意要点。(“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 下横长。“甘”笔顺。“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买”第一笔是横钩。)
4.学生临习生字。
板书设计:
千人糕
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还有“千人(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抓住“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懂得一个事物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了解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社会才更美好。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列举重点词语进行学习。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二)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 “ ”
C、提示语在后面,加“ 。”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自学思考:
(1)千人糕里包含着哪些东西?
(2)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3)除了包含的东西,制作千人糕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
(4)如果缺少这中间的人,千人糕能到我们嘴里吗?
交流学习,出示课文: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 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 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 要有工具, 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 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 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 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 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AABB:平平常常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字 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3.的确:确乎, 确实。试着说一句话吧!
4.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铅笔”,我想到……
四、中心点击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 才能创造出来。
五、作业布置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在“我的小本本上”。
3.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蚂蚁搬米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团结合作力量大,蚂蚁搬米是道理。
练习:请你说说,我们的语文课本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至少说出五个)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例:农民种出树、树在工厂里做成纸,纸印刷成书(书的内容需要作者来写、编者选好课文),书运到书店里,学校从书店拿来再发到我么的手中……说明了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拓展关于团结写作的谚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板书设计:
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农民
锅——煤炭——工人
布——农民——工人
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