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的开篇有这么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作者把这句话定位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认为人一旦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就不会再对苦难耿耿于怀,从而获得心灵上的解脱和释然,帮助自己从苦难中解脱出来。
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能够称得上是“苦难”的经历并没有那么多。更多时候,我们所面对的都是比苦难低级很多的“麻烦事”。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诸如学生问题或问题学生带来的困扰,师生关系不和谐带来的烦恼,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麻烦事,就像是埋伏于肉体里的一根刺,时不时地会让我们疼痛甚至焦虑不安。也正是这些麻烦事,搅扰着心灵的宁静,破坏着内心的祥和,让教师在不知不觉走向了疲惫与倦怠。可以说,教育职业的诸多失败,大都源于这些绵绵不断的小问题、小困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麻烦事”呢?《掉进井里的驴子》这个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很深的枯井里。主人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是没有被救出来。最后,主人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于是,主人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主人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主人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或面临麻烦时,正确的做法不是回避,也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要坦然接受问题的存在,并从内心里接纳一切已经存在了的困难。只有这样,人才可以静下来去审视、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突破困境的方法。倘若这头驴子在主人决定放弃它的时候,心灰意冷地选择放弃努力,或者狂躁不安地嚎叫不止,它可能就只能被埋在井底。正是因为它在短暂的惊慌不安之后,在危机中发现了生存下来的契机,才有了后来对困境的挣脱与超越。
其实,我们当老师的也是一样,应该学会把教育生活中的“麻烦事”变成“成长营养”。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两点:一是正视“麻烦事”的存在,要懂得复杂的教育生活中遇到麻烦事不可避免,它是教育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对教育持有一种坦然宁静的心态。二是要看到“麻烦事”的两面性。你看,落在驴子背上的土,本来是要把它埋没的苦难,却被它当成了垫脚的物品,聪明的驴子把不利变成了有利,把厄运变成了成功的营养品。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学会去寻找其积极的一面。
比如说,两个学生打架了,如果你只是看到打架事件给你带来的麻烦,它就注定会成为你的累赘和负担;如果你认为可以从解决打架事件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它就可能成为你职业生涯中的“成长营养”。我始终认为,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都具有成长价值。就像是名医,他的高超医术肯定不只是在书本中读出来的,其中的很多需要在不断解决疑难杂症中慢慢积淀而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班级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有可能会成为你班级管理的绊脚石,也有可能会成为你职业生涯中的陪练者,甚至是贵人,这取决于你如何去看待“麻烦事”。
如此,学会用“麻烦事”垫高自己,让遭遇的一切都成为专业成长的资源,是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心态,也是教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