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信心的重要阶段。那么,应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树立自信心的环境。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生自信心就较强,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精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的环境不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多样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单一模式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乏,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导致学生不能积极有效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针对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做到不问无用或无效的问题,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铺设一条有趣而感兴的探索之路。比如在教学“圆周长”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1)(师板书:圆周长)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
通过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题的思考之中,不用老师说一个词,学生就明确了此课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也就很快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圆周长与什么相关,圆周长公式是怎么样的”,为下一步学生的积极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这还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
(2)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教师为学生提供直径不同的(2、3、4、5、6厘米)的圆若干个,并提供线、直尺、卷尺、剪刀等工具。由于材料多,学生有米可炊、信心十足、思维活跃,绕线测量法、滚动测量法、折叠量弧法、剪量法等均被学生不言而喻、不谋而合。
(3)圆周长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并引导学生看一些“流动圆”,并想想这些圆的周长怎样测量,从而为下一步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由于前面的手、脑、眼并用,圆周长公式推导中的关键“л”就很快被学生发现。而在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逐渐地加强。
三、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熟悉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由教师来承担,造成了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在这方面作了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从同学的角度发现自己的成长。例如,在教《8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生小组合作交流时,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乘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而是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乘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八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不禁为他鼓起了掌。再如,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 ”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然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我,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勇敢,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重要的是还能发掘教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坚持的教学目标之一。孩子是学校的孩子,他们更是父母和社会的孩子,孩子还小,他们的心灵还很脆弱,要想真正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培养我们活泼自信、开拓创新的下一代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