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9-02-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谢雯燕

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4年9月——2017年8月)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今后三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加快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审视今后学校的各项工作,创建学校特色,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发展现状

    一、学校概况

基本情况: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位于高新北区贺北社区,2014年6月成为一座独立建制的学校。整个校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洋溢着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快乐和梦想。

办学规模: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900余名学生,教师45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全部本科毕业。中小学高级教师11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4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3人,武进区骨干教师2人,常州市教坛新秀1人。

设施设备: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建筑面积5736平方米,共有塑胶田径场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图书室3个,实验室1个,图书馆内有纸质图书21022册,电子图书10万册,所有教室与专用教室均安装电脑,宽带接入互联网,实现班班通。生机比达6.5:1,师机比达1:1,基本达到现代化教育水平。

生源情况:城东位于武进城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持续流入,流动儿童数量也不断增长,城东小学作为接受流动儿童教育的学校,目前流动儿童数量已达到学生总数的87%以上。

二、发展优势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一所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教学手段先进、师资结构相对合理的学校。学校领导班子组合时间虽然不长,但班子成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优势互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和协调作用。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

1、学校管理规范化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民主意识,结合教育局关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原则,学校不断健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重视纵横层次的协调性,强化全局意识、全员意识、民主意识,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已基本形成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能体现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管理走向。

2、队伍建设专业化

学校一直重视教师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强化校本培训,已逐步形成一个师德水平较高、业务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职工群体。

3、管理制度精细化

学校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内在驱动力和积极性,在管理运行过程中,注重实施“凝聚力工程”,建立起参与管理的民主激励、教师榜样激励、成就成果激励、以及情感激励等多种机制,以最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4、特色教育品牌化

学校始终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作出了切实有效的探索。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整合了部分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发了《我爱地球》校本课程;依托校内的江苏省地面沉降检测系统和青少年地学科普基地等资源开发了科普教育特色课程;还建立了校门球队、鼓号队等多个兴趣小组,门球队多次在全国、省、市、区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鼓号队更是走向了全国,这些有益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适合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问题分析 

1、明晰的校园文化尚未形成

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提升内涵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传统,高瞻远瞩把握未来,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形成学校的个性化,打造学校品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意识不强。学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缺乏对文化积淀、整合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学校没能够在充分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

2、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目前师资水平总体上还不够理想,代课教师数量占到总人数的24.4%;教师流动性大,师资力量不稳定;专职教师偏少,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编内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人员结构不平衡,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市区级,但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学校的学科领衔人专业水平发展尚有待提高,目前我校教师最高称号是武进区学科带头人,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极其落后。也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进一步深入。

3、特色建设发展尚待深入

学校的特色教育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特色项目偏少,与学科有些脱节,发展较为单一,成果档次不高。要铸就学校特色,需要学校予以科学规划,不断拓宽特色领域,优化特色指导,丰富特色内涵,以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4、学生家长素质差异大

学校的学生来源多样,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本素质和成长环境差异较大,这些家庭的家长平时都忙于生计,很少去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家长素质平均水平低,无法达到教育、辅导子女的要求,给学校教育造成沉重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校创优工作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5、办学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几年学校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但与辖区内同类学校相比没有优势,目前,学校还无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学科组的专用办公室,也没有一定容量的观课室,许多专用教室都是兼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6、教科研亟待进行有效整合

学校虽然有省市级研究课题,校本教研与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还没有独立的与学科相关的课题,与课程的整合研究还显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仍不强。当前,尤其要注重找准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研、课改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7、高效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善

学校需要出台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管理等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管理体系,并逐步使评价成为自我诊断、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办学思想

学校发展,理念先行。城东小学一独立,学校就展开了理念大讨论,形成了办学理念初稿。

一、学校文化理念

办学理念:让生命自然成长  为幸福未来奠基

学校教育应顺应天性,通过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命的生长,让生命回归教育的本真,催生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我们着力追求积极主动、全面均衡的生命教育;追求源于本体、重于交互的主体教育;追求纯净和谐、开放灵性的生态教育;追求尊重生命、快乐成长的幸福教育。

校训:诚

诚:诚即诚言 诚行 诚为本。诚是做人之本,诚是治学之道。

晓:晓是早晨,寓意希望。晓是知晓,是求学治教之本,每位师生要做到晓知,晓我,晓天下。

校风:至善 和合

教风:修德 立业

学风:乐学 善思

校树:香樟树

二、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较优、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区内的好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教育特色校,为形成市、区品牌校奠定全面基础。

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工作

目标:

坚持文化管理、人本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发挥党支部、行政、工会、团支部的凝聚力,全体教职员工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互相协作,相互监督。根据学校实际,将人本思想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发挥民主管理,凝聚集体智慧,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和谐自主发展,实现学校三年总体规划。

措施:

1、理念共识:文化管理作为先导

学校文化管理是通过管理的软要素“文化力”来发挥管理作用的,自觉进行高品位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学校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继承、创新和整合,使先进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强势文化、主导文化。要努力塑造学校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以实现对教职工的价值引领与精神境界的提升。  

2、强调务实:管理过程以事为本

当前,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学校管理中过分强调以人为本,已造成制度意识淡化,纪律观念淡薄,导致了许多工作人浮于事,管理效益极其低下。以育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是学校最大的“事”。学校管理就是要以做事为中心,以做事的表现为基准,以做事的绩效为标尺,将管理重心转移到执行力上,有效控制人情关系对工作的干扰,实现工作的“精耕细作”。 管理者应该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想事,身体力行。人是“圆心”,事是“半径”,才能画好事业之“圆”。

3、制度管理:让执行力无处不在

规章制度是学校文化的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全面修订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统一性;在涉及内容上,具有合法性和全面性;在发展思路上,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实施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切实做到让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努力使制度完善的过程成为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的过程,使各项制度条例能切实保障学校规范有序运转、有效引领促进教师的发展。

4、民主管理:科学公正的参与

要逐步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活动制度等,促进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工作依法有序运行。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内部劳动分配方案。要创新干部的民主评议,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地民主评议干部,在德、能、勤、绩全面考核的同时注重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的评议,更要引入社会因素。要建立教师代表参与的经济审计制度。

5、情感呼唤:持续的人际沟通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管理者要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具有“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对未来负责、为师生着想”的思想境界。管理者加强沟通是团队中人际关系的人文基础,是组织和化解矛盾、达到心理契约的基本方式与途径。要营造宽松的沟通环境及容纳多元化个人于一体的组织氛围,要最大限度疏通沟通渠道,建立具有多样丰富的沟通方式。

6、开放管理:充分发挥家委会功能

要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吸引家长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技术和理念,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要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积极利用各种社会教育场地,营造学区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7、网络管理:促进管理走向信息化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化。在这种形势下,未来学校的管理必然从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制作新的校园网和班级主页,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力争做到无纸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为学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

考核指标:

1、在上级领导指导和帮助下形成学校管理机制。

2、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

3、校园文化的逐步形成、完善和渗透。

4、建立完善家委会,按计划开展家委会活动。

5、学校网站的建立与使用。

6、师生行为符合要求,无明显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发生。

二、德育工作

目标

围绕让生命自然成长  为幸福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和“诚晓”的校训,

提出无形德育”的口号。成功的德育不是喋喋不休的传经送道,应该是春雨润物不露痕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成长。

措施:     

(一)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城小十大好习惯”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以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活动)为重点。

3、以科普教育(紫色活动)为亮点。

4、以法制教育为保障。

5、以生存教育为底线。生活与生存基本技能训练营为依托,开展学生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系列教育活动。

(二)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全员育人。2、学科育人。3、管理育人。4、班级育人。5、实践育人。      

6、网络育人。7、环境育人。8、家庭育人。   

(三)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德育科研机制。2、德育评价机制。 3、德育保障机制。 4、德育激励机制。

考核指标:

1、班主任、非班主任培训制度与相关材料。

2、形成一套一至六年级学生德育指标及相关活动的体系。

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城小十大好习惯)。

4、形成一套城小“生活与生存基本技能训练营”评价指标及相关活动体系。

三、课程与教学

     目标:

  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是课程改革的研究和策划中心。要把握课程文化的结构,关注课程的灵魂、精神与意义,强调对学生的陶冶、解放与生成,营造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共同合作、对话和参与的课程文化。要优化基础性课程的建设,强化特色性课程的开发,形成贴近生活实际、满足现实需要的绿色课程文化。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构建“绿色课堂”,努力实现“减负增效”、“轻负高质”目标,通过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命的生长让生命回归教育的本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追求尊重生命、快乐成长的幸福教育。

措施:  

1、落实课程计划

学校将严格按照规范办学要求,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三类课程,明确教学常规“五认真”,严格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准时下课,按时静堂。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确保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根据绿色课堂的有关要求,精心设计预习作业、个性学习清单和课后作业。学校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加大行政人员课堂检查力度,提高“随堂课”考核实效。

2丰富课程体系

继续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积极实施国家课程,加强和完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建设。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进行校本化实施,渗透让生命自然成长  为幸福未来奠基”文化理念,如何把学科课程和校园绿色环境及绿色精神即三个回归结合起来,是构建具有城东小学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人本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之一,一方面挖掘学校教师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师资培训,另一方面,聘请专家来校培训教师,提高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组织教师完善和实施已有《我爱地球》和《门球》等校本课程,继续进行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3、深化绿色课堂

“新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校“绿色课堂”的研究刚刚起步,将建设以人为本、充满活力与生机、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的绿色课堂。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以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在德与才、智与情、身与心等诸方面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认真梳理并完善课堂转型的整体结构,着重进行课堂转型的课例研究,让教师在实践中转变、提升,要重视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逐步形成学校特色课堂转型的研究成果。

4、加强学科教学建设

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尤其要关注毕业班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毕业班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提升复习课效率;关注低分学生学习状态,分析低分学生产生的原因,帮助教师提升低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方法,降低不及格率,提高优秀率。

其次,要切实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一代新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大力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保证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谋划大课间校本化实施,确保两操质量与队列训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运动队训练水平。加强卫生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提高师生健康意识。组织开展艺术单项竞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第三,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观摩,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发展。

5、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教研组建设也需要改革,课堂转型将成为重点。我校教研组要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继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教研组计划制订要认真围绕本学科组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教学能力、教学常规落实进行重点研究,要改变单一的听评课活动方式。备课组要围绕课堂转型设计、练习设计及单元质量分析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学校要为教研组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重视提升教研组长的学术地位,组织参加区先进教研组的评选及成果展示活动。

6、健全教育科研机制

随着两项国家级课题结题,我校又有三项教科研课题立项,以追求优质有效为目标,以打造绿色课堂为重点,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健全科研管理机制。认真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的策略与行动研究,完善素材库、案例库、课件库,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使绿色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

7、强化质量监控措施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提高教学实效,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测。注重单项知识的过关和能力的考查,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做好分析、反思和指导工作,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结合区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学业水平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与学科素养的随机调研,系统地对各学科进行随机多样的调研,促进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调研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关注各学科学业质量情况,健全评估内容与评价机制,扎实过程管理。

8、多元学生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全体性(教师、学生、家长),多内容(知识技能、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多标准(基础标准、学科标准、特殊标准),多方式、多途径、多结果,让学生在科学、有效的评价中成长和发展。通过探索教学评价改革,努力形成科学、有效、可行的评价方法,形成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

1、继续完善校本课程《我爱地球》,逐步形成我校特色项目《门球》,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2、以“绿色”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方案的形成。

3、教师论文获奖,各项课题顺利结题。

4、建成学校课程与教学资源库。

5、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力争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区调研优秀率达到35%,及格率99%。

四、教师发展

目标:

作为一所新独立建制的学校,学校将明确“教师第一”的思想内涵,把握教师发展趋势,以“尊重、创意”为教师团队建设的行动策略,以“主动沟通”为教师个人发展的策略,倡导“修德、立业”的教风,建立教师发展阶段性目标,构建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搭建自主发展平台,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促成教师专业健康发展。学校将着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精神、专业思维、专业品质的具有“务实高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精神的教师团队、班主任团队和管理团队。要求我们的教师以廉洁自律的作风,心怀大爱的胸襟,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自我人生价值的教育追求,在成就学生、成就自己的同时,获得职业的幸福。

措施:

1)强调“尊重”价值观,提升师德修养。

    对广大教师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的教育,凸显教师职业最基本也最高尚的职业要求“爱与责任”。我校对教师“爱与责任”的具体诠释是: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创意。知识渊博,富有涵养,善于沟通,为人师表。拓展学习途径,通过读书活动、教师沙龙、专家讲座、案例研究、师生帮扶、分享尊重故事等各类活动中提升师德修养。

2)制定阶梯式培养方案,注重分层持续培养。

    对全校不同年龄段的老师进行阶梯式的分层培养,形成一个“试航——启航——导航——护航”的梯队培养模式。分别由工作12年的“试航型”教师,工作三年及以上的“启航型”教师,3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导航型”教师及40岁以上的“护航型”教师组成。每个梯队的老师从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发展目标。针对不同梯度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培养制度,如:师徒结对制、专家指导制、外出培训制等,如与名校结对,借助名校名师团队力量,定期来我校指导。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榜样辐射作用,壮大名优教师队伍。

3)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发展方向。

    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修正教师的内心发展意向,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计划,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使教师人人心中有目标,实现整体推动,全面提高。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分析指导教师专业发展。

4)加强“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关注教师智慧成长。

    坚持以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以课程开发和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师研修模式,注重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促进教科研融合。以“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创意能力”、“育德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通过“互动式集体备课”、“仿课”、“磨课”、校本课程开发、兴趣小组指导、基本功比武、课堂展示、教学沙龙、教学论坛、成果汇编、推优、发表等多种激励形式推动教师努力学习,用心实践,潜心研究,不断发展。

    针对学校逐年增加新任班主任的现状,每学期进行班级管理校本培训工作。通过讲座、现场会、带徒等活动,提升新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聚焦课堂,关注学生,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在注重团队合作、互补的同时,开展优秀课题研究案例评选活动和教研组(备课组)优秀科研成果申报评奖活动,通过论文、课题评比、案例交流、论坛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形成,实现回归课堂、指导课堂的目标。

以特色团队为平台,促使学校骨干教师深层次发展,带领一批有共同兴趣和愿景的老师共同提高。成员充分发挥“一师一专长”,更能体现“一师一强项”。进行主题学习研讨沙龙,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在交流中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形成新的认识与感悟,得到专业的发展与提升。

5)加强信息科技培训,使教师更能智慧地教学。

    一般老师需要掌握的技术:图片的简单处理(美图秀秀:图片减肥、去暇次、合成),微视频的简单制作。音乐教师还需学会音乐的采集、混排、分享;美术老师学会:photoshopCorel Draw 。年轻班主任需学会利用电子设备拍照、摄像、录音、分享文件等功能。

6)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教师自主发展。

全面评价教师工作,调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工作量、工作态度、实际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完善“教师进修券”的考核评价方案,完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制度,扶持和奖励各级优秀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在成就他人同时不断成就自己的优秀。以“尊重教师,各尽其能”为评价理念,帮助教师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发展方向。对教师注重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过程的评价,注重正面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个性成长。

7)加强休闲教育,丰富教师生活。

    培养教师健康的休闲习惯。与工作、学习取得适当的平衡,建构完整与健全的人生。关注教师的健康状况,继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通过工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文体活动,重视建立与培养教师社团,通过丰富的活动,从而加强教师间的凝聚力,进而促进教师精神共同体的促进。

考核指标:

195%以上教师认为在学校工作比较满意。

2)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师德建设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有12名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师德标兵或优秀教师、班主任代表。

3)学校信息化工作平台中校本研修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充实,研修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有实效,教师参与度高。

4)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作风踏实、严于律己的干部队伍。

5)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骨干、能手、新秀的教师梯队基本形成。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100%

五、学生发展

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在学校以“绿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诚言、诚行、诚为本;晓知、晓我、晓天下”为口号,培养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乐学、善思,树立远大理想,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自然发展,为幸福未来奠定基础。

措施:

1、城小学生形象设计。在“诚”和“晓”校训引领下,通过各种活动,讨论总结形成城小毕业生形象特质,并将这一形象特质作为指导学校教师开展学生发展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2、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榜样育人为主要方式,

以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主题活动节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3、坚持抓好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减负增效”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4、策划和开发学校四大主题活动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普节。围绕“诚”、“晓”核心,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

5、做好学生兴趣小组组织工作。组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多元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考核指标:

1、毕业生学业成绩力争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35%。

2、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逐步增加,50%的学生有一门特长技艺。

3、学生健康素质100%达到国家标准,优秀率达40%以上。

4、学校形成学生德育活动整体规划方案,形成主题活动节方案和过程资料。

六、文化特色

目标:

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提倡多方位学习,以古诗词积累、阳光体育活动等为载体,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升。

措施:

1、重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全体师生健康发展,以丰厚的人文底蕴净化和感染学生的心灵。

2、创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让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成为育人的环境,把黑板报、宣传窗、图书阅览、学校网站作为文化阵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搞好艺术节等活动,展示校园文化和个人才华。

4、依靠学校文化建设组织的力量,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各种主题的文娱活动,逐渐形式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氛围促进师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在校园环境、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大力度,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特色文化走廊和开放书架,营造书香校园外部氛围。

6、加大特色项目宣传力度,总结特色项目开发及管理经验,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项目品牌效应。

考核指标:

1、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核心理念与相关概念认知度达100%。

2、学校的环境教育、科普、门球特色在原有基础上成绩有所提升,在家长、社会人士及上级领导中知名度和认同度进一步提高。

 

保障体系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的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1、注重舆论宣传

学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教育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如果不经常对已有观念进行反思、更新,已有观念往往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二、组织保障

1、成立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发展与规划工作。由校长杨筱艳同志任组长,谢雯燕、潘建华为成员,对学校规划运作状态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反馈调控,调整规划发展中出现的偏差。

2、学校定期召开咨询会,不定期地组织各个层次的教师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出意见、建议,这也是学校领导的智囊。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提高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制度规范保障

学校要加强管理条例的建设,通过管理,提高运行效率。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加强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工作:

1、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依章治校。完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考核导向,探索考核工作的科学管理,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完善教育管理的各项规定,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认真实施教学流程管理,切实加强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辅导五大环节的常规管理,将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放在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益上。

四、资源保障

1、后勤保障

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2、经费保障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争取设立教师、学生奖励基金。

3、师资保障

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奖金分配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4、社区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学校在许多方面为家庭、社区提供服务,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支持、帮助、配合,广泛吸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学校,吸引社会有识之士关注,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上述三年规划,是学校发展的蓝图,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展示着学校灿烂的明天。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有我们全体教职员工的精诚团结和不懈努力,随着规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三年后的城东小学将为武进教育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