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城小>>发展规划>>文章内容
开拓创新求发展 与时俱进登新高
发布时间:2019-02-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谢雯燕

开拓创新求发展 与时俱进登新高

        ——城东小学第轮学校主动发展总结性评估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城东小学始1930年,原名武进县四河口小学,1997年异地新建后更名为城东小学,是隶属于马杭中心小学管理的一所村级小学,20147月独立建制,由武进区教育局直管。从独立伊始,我们就开始寻求主动发展的道路。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我们把《三年规划》作为总纲,紧紧围绕办学理念“让生命自然成长,为幸福未来奠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校园呈现生命的活力,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我校第轮学校主动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营造晓文化,创自然成长环境

  1. 顶层设计,精神生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共同愿景,作为师生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师生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学校精神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之魂。

    我校确立了让生命自然成长  为幸福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顺应天性,通过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命的生长让生命回归教育的本真,催生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我们着力追求积极主动、全面均衡生命教育;追求源于本体、重于交互的主体教育;追求纯净和谐、开放灵性的生态教育;追求尊重生命、快乐成长的幸福教育。

  2. 体现境教,环境生动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是一个无声课堂,能使师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因此,我校注重环境熏陶,创设环境氛围,提升现代学校发展的硬实力,逐步配齐设施,完善功能,重新命名了四楼、四园、三路,设计了学校校徽,努力让文化唤醒心灵。

    文化墙:“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教学楼面的内容主要为书画作品,西楼梯的文化主题为“国学经典”,东楼梯为“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的宣传阵地,同时渗透了校训“诚、晓”。值得自豪的是,这些都是我们城小人自己设计、亲自动手、师生互助完成的。

    绿化园: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我们建有四个花园,分别为诚园、栋园、晓园、学园,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冬有绿”,表明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孩子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精心呵护我们的校树——香樟树,同时把香樟树四季常青、朴实无华的品质传递给每个城东人。

    理念牌:经过多方论证,学校确定了“让生命自然成长  为幸福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并设计理念广告牌,在校园内彰显我校文化理念精髓,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筑楼:学校现有两幢教学楼,一个科普馆、一个食堂,我们根据学校的校训“诚晓”分别命名为“知诚楼”、“知晓楼”、“知创馆”、“ 知味堂”,并在墙面、楼梯等处渗透“诚、晓”文化。

    美德墙:我们把学校西面围墙定位为美德墙,以“仁、孝、诚”等传统文化为主题,以经典故事为载体,向学生宣扬传统美德。

    班级场: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公约、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班纪为保证,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施。我们摈弃了原先统一由学校设计、广告公司制作的做法,改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设计安排本班的图书角、生物角、科普环保角、展示栏等。一年来,紧紧围绕“自然成长”的办学理念和“诚、晓”的校训,开展了 “礼”、 “诚”、 “善”、 “晓”等主题文化活动,打造了具有实效的班级文化和具有个性的班级特色。

  3. 提升内涵,文化生动

    学校文化是隐形的,主要指学校的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传统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塑造和谐创新的校风

    我校的校风为“至善、和合”, 要求全体师生无论是求学,还是治教,都要做到善言善举,尽善尽美,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达到人生最完美的境界。同时也要顺应师生特点,包容个性,融合各种差异,融合传统与创新,达到最优发展。

    三年来,我们的校风已经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感染力,使每一位城东人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激发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树立敬业奉献的教风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我校的教风为“修德、立业”,要求教师立业德为先,树德先修身,做事先做人,应廉洁自律,心怀大爱,无私奉献,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获得职业的幸福。

    3、培育勤奋进取的学风

    我校的学风为“乐学、善思”,让乐趣充溢学习之中,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思考,乐学是前提,善思是关键,两者结合才是学习之道。

    4、 举办快乐的“三节一会”

    三年来,我们每学年都成功地举办了艺术节、读书节、科普节和运动会活动,并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活动注重全员参与,整体联动,气氛热烈,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文体艺术素养。我们以此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幸福的人。

       二、完善制度建设,创造生态人文环境

    我们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实现校务管理的和谐、民主与高效,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1、依法办学筑和谐

    我校严格执行新《义务教育法》,规范办学行为,做到秩序井然风气正。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加强宣传教育,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新生入学和转学工作,积极吸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坚决执行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的规定,增强规范收费的自觉性。

    2、民主管理促高效

    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促进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工作依法有序运行。

    逐步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活动制度等,逐步健全各项制度,坚持全面客观、公正民主地评议干部和教师队伍。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

    3、主动规划谋发展

    根据学校办学现状,我们认真分析了学校校情,总结了过去三年学校的发展情况和优势,并着重分析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发展学校课程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既具可操作性,又富有创新意义的具体措施。

    4、后勤管理有保障

    三年来,学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三个确保”、“五个力争”为工作重点,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三个确保:确保校园建设、办公用品的维护、维修、采购、保管、供应及时到位;确保学校财务管理规范、精细、帐物相符;确保学校水电、饮食、活动的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五个力争:力争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力争进一步规范各室管理;力争创建区II类档案室;力争创建平安、法制等学校。

    三年来,我们以高分通过了常州市节水型学校验收,并被评为江苏省节水型学校;2015年度获得武进区教育系统基层工会工作考核一等奖,被评为首批“武进区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 、常州市第十五批依法治校先进单位2016年,学校被评为武进区平安校园常州市平安校园  

    独立建制后,我校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特色办学、办出质量,连续两年在武进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中荣获二等奖2015年被评为为“常州市优质学校”,第一次参加武进区办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级。

        三、落实强师工程,促进团队和谐成长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我校“爱与责任”为教师团队建设的行动策略,以“自然成长”为教师个人发展的策略,倡导“修德、立业”的教风,建立教师发展阶段性目标,构建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搭建自主发展平台,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促成教师专业健康发展。

     )抓教育科研扣教学实践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接地气,所有的课题选题都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老师们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国家级少先队课题《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与活动研究已经结题。区级课题《基于本校学生实际构建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已2015年开始研究区级课题《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的研究》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 ,原区级课题《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另有省级英语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研究》也已申报成功。

    ()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新技术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多个教研组利用平板电脑、微课、微视频等尝试课堂变革,研究教学、研究课堂,成为老师们的生活常态。

    我校蒋婷、周黎娜老师获武进区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蒋婷老师还代表武进区参加全国比赛,获二等奖。张林亚老师、景丽梦老师、庄如梅老师都参加区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张林亚老师和景丽梦老师获二等奖。通过研究,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得以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近三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博客近三百篇发表在武进教育网上,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多个教育软件设计获奖。

    (二)自身建设促专业成长

    1、拓宽学习空间,视野开阔延伸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遵循“高质量、突重点、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原则。继续大面积地派出学习培训,引领我校教师专业成长。采取的途径有:请进来——邀请专家专题讲座。走出去——借助外力拓宽教研渠道,认真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听课、培训活动,依靠市、区教研力量,加强校际间的互动交流,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向同行学习切磋。读进去——引导老师充分利用图书室、自订的教育教学杂志及网络新资源、勤阅读,多摘录,内化认识,夯实自身理论基础。写出来——摘抄理论学习笔记、撰写教学随笔、外出学习后撰写心得感言、测试质量分析等。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融会贯通,促专业成长。

    2、开展理论研究,学习成为习惯教师必须舍“匠气”而就“师道”,必须成为终身化的学习者。使每位教师逐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情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利用双周二政治学习时间,定期举办“理论研究沙龙”活动。让教师围绕一定的主题谈教育思想,发表各自的观点,通过这一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和能力,让全校教师科研学习蔚然成风。

    3落实教师培养,促教师异步发展。我校编外聘用老师较多,流动性较大,对于每学期新调来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新教师,都会在开学初进行新教师培训,并他们拟订成长计划,利用“青蓝工程”继续制定帮扶活动计划,落实“每月一巡导、半期一座谈、学期一成长汇报”制度;开展“行为跟进式课堂教学展示”“师徒同上一堂课”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以研促学,以评促改,以写促思,以点带面,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多的“教学研讨”、“观摩示范”等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三年中,陆峥老师获武进区音乐教师基本功一等奖、市三等奖,牟琳、王礼蓝、程江分获语文、英语、科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4、强化行政管理,促团队共同进步

    学校行政人员参与学科管理、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行政人员采用推门听课、跟踪听课、预约听课等多种形式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状况,提出中肯的意见,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动态,时时指导。在各项校专项检测后,行政人员能和老师一起分析收获及缺憾,一起研究教学对策。当老师要参加赛课时,行政人员为老师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教研组成员一起备课,

    (三)建激励机制激成长动力

    为了让老师们保持持续长久的发展动力,学校相继出台了年度优秀教师、年度优秀班主任、星级教师考评、年度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学期质量考核方案、中层干部蹲点教研组方案等制度。评价是一种导向,多个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教师根据自己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主动投入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之中,在学校的校安工程建设中,老师们主动参与,纷纷积极献计献策,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四、开发绿色课程,夯实适性成长基石

    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课程的实施首先必须规范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实施新课程改革。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有机渗透“诚、晓”思想教育,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中教育的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确保在校统一接受教学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有1小时体育活动锻炼时间,严格落实减负增效的各项举措。

   形成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因地制宜丰富拓展校本课程,依托我校的江苏省苏锡常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的1号标-----马杭基岩标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常州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开发了《我爱地球》的校本课程,课程分为低、中、高三册,一到六年级每周一节短课。在常州市校本课程比赛中,《我爱地球》课程获得三等奖。

我校是门球特色学校,由我校体育组教师编写的校本课程《快乐门球》已经完成,学生每周上一节门球课,了解有关知识,学习相关技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育了学校的特色亮点。我们的门球社团连续3年获得武进区少儿门赛冠军,省级比赛冠、亚、季军,并在全国赛中获佳绩。

    全员参与诚晓课程。

我校90%以上都是流动儿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他们的兴趣得不到发展,个性特长得不到展示。为了让外来流动儿童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样的素质教育,我校竭尽所能开设诚晓课程——社团课程。

1、课程的完善。本一学年,我们的社团课程是30门,涵盖了合唱、书法、田径、舞蹈、刺绣、跆拳道、棋类等。今年我们又新增了2门,到下一学年,我们预设社团数量增加到30门以上,确保每个学生拥有一个社团。

2、师资的完善。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各有不同,我们正在争取每一个教师都能负责一门社团活动,推出师本课程,让教师的博学来影响学生的博艺。

3、的完善。必修社团课程固定下来之后,我们对选课的方式也进行了调整,每个学生每学年都要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六年间,至少参加过6个社团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学期结束进行考评。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参加社团的数量,又为师本课程的后续发展留下了空间。

丰富的课程让我们的学生也更加生动起来。美术、鼓号、合唱、跆拳道、拉丁舞、科技等社团的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五、聚焦教学革,追求绿色灵动课堂

绿色课堂是提倡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相容的教育,是突出生命成长的课堂,强调教学过程遵循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顺学择教,顺心而学;强调教学过程的自然、活力和生成。

教学目标——适切

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统筹协调,更多地关注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来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学会取舍,更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生命成长的绿洲。

教学过程——自主

教学过程遵循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顺学择教,顺心而学;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如兴趣所向、参与交流等,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评价——多元

我们进一步改革评价制度,突出发展性评价,避免甄别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淡化结论性评价。淡化分数观念,形成等级评价。提出统一评价的同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彻底摒弃唯分数论;利用成长记录手册这一载体,提倡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课后作业——有度

作业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探索,尽量减少一些抄写、机械记忆、重复操练的作业,增加一些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如:小报、研究性学习作业、数学小论文、科学小论文等。

教学技术——前沿

2014年暑假学校刚刚独立,在学校各方面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迎难而上,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E学习教室,并积极研究使用好前沿技术。在区电教中心的关心支持下、在校领导的示范带领下,将新技术与各学科相融合,个性化学习步入常态研究。校的陆文强、庄如梅、周黎娜、蒋婷、张林亚老师分别参加了三届区“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赛课活动,均获佳绩蒋婷老师在去年全国小学、幼儿园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评比现场展示中大赛中,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课堂设计、个性的学生展示、扎实的教学功底赢得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肯定,荣获全国二等奖。蒋婷陆文强的课例还获全国优秀课例

自独立建制以来,学校开展了“构建绿色课堂,追求幸福教育”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效益月系列活动,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思品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微课比赛、领导班子成员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教研室把脉课等,提升了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以“开掘课程资源,打造绿色课堂”为主题的中一协作片专题研讨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2016年,我校成为了武进区第十一轮“送培上门”语文教学基地一年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语文组围绕“绿色课堂”精心选择了每次活动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受到了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教师们在活动中收获颇丰。2017年我校又为第十二轮送培基地。

   六、推行无形德育,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城东小学有着优秀的德育文化传统。独立建制后,学校确立了“让生命自然成长为幸福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无形德育”的口号,努力形成具有城东特色的德育文化。

  1. 五色活动共育城小娃

     我们坚持以无形德育理念为指导,五色活动为载体,并逐步形成课程,旨在内容固定化的德育课程中,培养学校的“最美城小娃”。

    1、绿色活动养成习惯。城小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各方面的行为习惯令人堪忧,因此,学校从“八礼”入手,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唱好四部曲 一是了解好习惯,“好习惯大家定”,把好习惯标准牢记心中(城小十要十不要);二是寻找好习惯,“好习惯大家找”,明确成长努力方向,共同进步;三是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大家练”,树立规范,锤炼行为品质。四是宣传好习惯,“好习惯大家传”,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使学生把养成的好习惯带回家中,影响家庭、社区。

    抓好月主题:我们一月一主题,主要抓“行走礼”“餐饮礼”“仪表礼”“课堂礼”“健身礼”等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2、红色活动传承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微课”为载体:利用每周二十分钟的微队课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我的红色报国梦”、“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百名队员讲百个故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节日”为载体:抓住“七一”、“八一”、国庆节等爱国节日,开展“感知红色力量”活动;抓住“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了解民俗文化、民族精神等;抓住读书节“我们的价值观”、“依法治国”等一系列读书教育活动,让队员们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 紫色活动亮出风采。紫色活动是我校的一个品牌活动,我校围绕“环保、

    自然、低碳”,开展各类生态环保活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校借助部级科普基地,依托基岩标少年科学院的两院两所,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抓住一个中心培养优秀小讲解员在科普基地的活动中,我校青少年地学科普馆的小小解员,是科普宣传活动的核心和主力军。每学年通过自己申报、竞聘上岗的方式在三年级学生中进行选拔,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环保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担任讲解工作,负责好全校的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等各项活动。

    办好一个节日结合世界地球日举办科普节为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梦,城东小学积极响应号召,每年4月开展科普节活动。实践操作的项目:一年级纸飞机掷远二年级放飞风筝三年级滚铁环四年级吸管搭高五年级纸飞机穿越凯旋门五、六年级四驱车拼装竞速赛等;五个一活动:看一场科普电影、读一本科普书籍、听一次科普讲座、讲一个科普故事、开一节科普班会。

    建设一个阵地用好科普长廊、科普环保角、生物角等专用宣传阵地

    参与一些比赛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

    4、蓝色活动传递爱心。关爱互助,共建和谐,爱心活动温暖人心。

    我们每学期都举行爱心家访活动,在活动中,老师们走进了千家万户,了解

    孩子们的各方面情况,给孩子们送去各种书籍、学习用品等,把温暖送到孩子们的心中,把爱意传递到每个家庭中。

    城小学子也把这种爱心传播到全国各地。积极参与跟新疆尼勒克少年儿童手拉手;走进残疾人服务中心开展敬老、爱老献爱心活动;开展学雷锋红领巾义卖活动,帮助了结对小伙伴实现了自己的微心愿

    5、金色活动体验艺术。我校90%以上都是流动儿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他们的兴趣得不到发展,个性特长得不到展示。为了让外来流动儿童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样的素质教育,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实现学校特色办学,学校为所有学生搭建展示大舞台,既有普及活动,也给予各路“明星”闪亮登场的机会,立足师生参与率80%以上。社团为载体,通过“三礼一节”提升学生审美意趣,在艺术的熏陶中,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

    开足社团: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做到“德智同长、身心齐臻、全面发展”,我校开发了拉丁舞、跆拳道、科技、书法、鼓号等两级学生社团课程(校级社团和班级社团。每周五下午学生进行走班制,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课程。

    依托“三礼一节”: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艺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活动中,不断地涌现出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我们也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更多更高的平台,如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汇演等等,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也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多样评价拓宽成长性

    在原有的成长手册的评价基础上,学校不断拓宽评价渠道和方式。“最美城小娃”五色三卡评价体系是城小的创新做法,围绕绿色养成活动、红色传承活动、紫色科普活动、蓝色爱心活动、金色艺术活动,从品德、学习、特长三个维度让每一个学生对自我的每一个方面进行自助餐式管理评价,以期达到人人都参与、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追求、人人出成果。让每个学生在城小都有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挖掘、梦想得以圆满。一学期获得三张及以上魅力卡即可参评“全面发展好学生”。每学年评出的“最美城小娃”做成版面张贴在了学校的墙面上,成了学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德育课程实践内化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深入落实精致德育,把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除了发挥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外,还形成了“知行课程、爱国课程、科普课程、感恩课程、艺体课程”五项特色德育课程体系。

  3. 知行课程   

    我们以八礼四仪为准绳,“月习一礼”,主要抓“行走礼”“餐饮礼”“仪表礼”“课堂礼”“健身礼”等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从小细节、小问题入手,用三两分钟的时间,采用配乐动画的形式,将身边的德育问题一一呈现,让学生产生共情,态度上欣然接受,自己的行为发生悄然改变。

    2、爱国课程

    凭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让核心价值观内化成每位师生的自觉行动。首先对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学习;各班认领了价值观主题词,开设了班本课程;然后结合学校特点,形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追求理念,展示在校园醒目位置。主要开展以下系列活动红色教育影响红色阵地熏陶;系列活动感染听革命故事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祭革命烈士墓网上祭英烈编红色教材)。

    3、科普课程

    我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科普教育的开展。抓校园科普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设科普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培训“小小讲解员”,提高科普馆使用率;抓科学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充分挖掘社区科普资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普活动。每年的4月-5月,结合世界地球日、武进科技月等开展科普节活动。活动更是传统活动与特色项目相结合;趣味游戏与科技竞赛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学生展示相结合;学校活动与亲子合作相结合……不仅渗透了珍惜地球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科普意识,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创新实践的热情,体验观察、发现、创造的成功与快乐。

    4、感恩课程

    家长会、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精心设计感恩教育环节,让学生了解孝德文化,懂得感恩;雷锋月、助残日开展“红领巾献爱心”义卖活动,一日捐活动,让学生明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5、艺体课程

    通过举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让学生感受幸福,珍惜幸福,践行幸福,“爱、善、诚、勤、俭、美”六种价值理念融入生活细节,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借助各种艺体活动,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随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序推进,学生变得更健康阳光,也更富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喜悦。与此同时,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校同学在知识竞赛、科技竞赛、征文比赛、读书活动、绘画比赛等共计十五类的市级比赛中,有   多人次获得了各类奖项,有近   人获得了省级及以上的奖励。

       七、自我诊断寻找存在问题

  4. 办学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几年学校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但与辖区内同类学校相比没有优势。按建校时的规划是三轨,由于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学校现已达到充分饱和的状态,并动用了一些专用室。目前,学校生均建筑面积、运动场地均不达到省标准,专用教室数量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5. 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我校师资水平总体上还不够理想,代课教师数量占到总人数的30%;教师流动性大,师资力量不稳定;专职教师偏少,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编内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人员结构不平衡,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市区级,但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学校的学科领衔人专业水平发展尚有待提高,目前我校教师最高称号是武进区学科带头人,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极其落后。也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进一步深入。

    识归路而展未来,思源远而望流长。我们坚信:城小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有着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更有着纯朴踏实的教师团队,在新课程大引领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一定会高举教育改革大旗,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