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指南>>制度建设>>文章内容
城东小学减负增效措施
发布时间:2015-12-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霞

城东小学减负增效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市区、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就本校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情况现状,按照“全面推动新课程改革,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破口,以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为落足点,扎实推进减负工作”的思路,特制定出本校“减负”工作实施措施。    

  1. 学校减负督查小组

      长:杨筱艳

    副组长:谢雯燕 唐文亚

      员:陈霞 王红娟  王琴  张林亚  邵雪近

      二、学生“减负”规定

     1.严格遵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不得私自增加和减少课程和课时。不得增加周活动总量,更不得增加学科教学的学时。

    2.教师必须按时授课,不拖堂,完善“两操两活动”制度,即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不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3.学校或班级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学期期末只考试一次,其余学科作为考查科目,不得组织平时阶段考试。不频繁组织教学竞赛。

     4.学校或班级测试实行等级制,不张榜公布成绩或排榜,不用成绩作为衡量老师的标准。  

       5.严禁教师挤占音、体、美等课时补习语、数、英科目,积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6.保证学生的节假日及休息时间,杜绝有偿补课或全员补课。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7.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内容要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难易适当,课内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课外的作业分量要适中,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其他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不超过1小时。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切实做到:不滥订复习资料、不向学生推荐各种用书。学期总结评估、落实、检查的制度,积极倡导练习作业精练高效。严格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相结合。

    8.教学中要关心、爱护学生,不得休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9.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不得以赛促销,以赛代销。

     10.减轻课堂学习负担,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要落实三要素,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满堂灌,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合格的基础上培养优秀,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个性。   

      11.减轻经济负担,学校的一切财务收支合法合规,要亮证收费。不搞摊派活动,不乱集资,不向家长收取上级规定以外的一切收费,如管理费、学习材料费、教学设备费等。    

  2. 教师“减负”工作制度    

    “减负”,不光治标,还要治本。不能搞个形式,就算给学生“减

    负”了,不留作业等只是形式上给学生“减负”,要从根本上来给学生“减负”,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1.学历达标,业务技术水平胜任本职工作。自觉进行基本功培训,练好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  

      2.每学期有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内容具体,切实可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备课认真,教案完整细致,有新意。提前备两周课。

    4.按时上下课,教导处应负责组织检查。教师应在上课之前走进教室组织学生。   

     5.正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生动、形象、逻辑性强。

        6.作业批改及时,无漏批错改,改写字迹工整,符号准确规范,作业量不超出规定。

       7.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有发言、有记录。

       8.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9.热情地在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经常和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0.每学期撰写教学论文、心得体会、教学经验一篇以上。    

        以上制度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练好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把“减负”工作做到实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