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梳篦课堂,传承经典,我是“非遗小传人”
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6月7日下午,城东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有幸前往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常州梳篦,非遗小传人”的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刚刚走进课堂,同学们的目光首先注意到了陈列在旁边的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梳篦,他们不约而同地走过去看,异口同声地说:“哇,好漂亮啊!”看得出,同学们两眼放光,好想自己拥有一把。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王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常州梳篦的知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之声,通过讲述,他们了解了梳篦得发展历史,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知道了梳篦能用来梳头,它还具有保健功能和妆饰工艺欣赏价值。认识了常州梳篦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邢粮老师。
木梳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讲究、工艺复杂,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接下来同学们来到了制作木梳的制作现场,在专业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同学们们亲手体验木梳制作中的开齿、抛齿、划样、锯背、打磨、抛光、剔齿、描绘等八道重要工序。面对开齿机时,大家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而面对转得飞快的抛光机器时,有的同学不知所措了,还有的同学在锯背是没有严格划线,导致走样。但在现场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最终同学们都成功制作出了自己的木工首秀——手工木梳。为了让木梳更精美,大家在邢粮大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木梳上的绘画,一朵朵牡丹花在孩子的画笔下栩栩如生,使木梳都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同学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木梳,那是独一无二的,看,他们正低头细细欣赏自己亲手制作的木梳,不时轻轻地抚摸着木梳,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大家沉浸在自己动手制作的木梳的兴奋中,各自交流着活动中的感受,有的说这是自己的第一把木梳,一定要好好保管,有的说这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要送给亲爱的妈妈。活动最后,由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每位同学获得了“常州梳篦非遗小传人”的称号。
此次非遗小传人梳篦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对常州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对社会实践参与的积极性,更让他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6月7日下午,城东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有幸前往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常州梳篦,非遗小传人”的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刚刚走进课堂,同学们的目光首先注意到了陈列在旁边的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梳篦,他们不约而同地走过去看,异口同声地说:“哇,好漂亮啊!”看得出,同学们两眼放光,好想自己拥有一把。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王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常州梳篦的知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之声,通过讲述,他们了解了梳篦得发展历史,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知道了梳篦能用来梳头,它还具有保健功能和妆饰工艺欣赏价值。认识了常州梳篦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邢粮老师。
木梳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讲究、工艺复杂,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接下来同学们来到了制作木梳的制作现场,在专业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同学们们亲手体验木梳制作中的开齿、抛齿、划样、锯背、打磨、抛光、剔齿、描绘等八道重要工序。面对开齿机时,大家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而面对转得飞快的抛光机器时,有的同学不知所措了,还有的同学在锯背是没有严格划线,导致走样。但在现场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最终同学们都成功制作出了自己的木工首秀——手工木梳。为了让木梳更精美,大家在邢粮大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木梳上的绘画,一朵朵牡丹花在孩子的画笔下栩栩如生,使木梳都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同学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木梳,那是独一无二的,看,他们正低头细细欣赏自己亲手制作的木梳,不时轻轻地抚摸着木梳,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大家沉浸在自己动手制作的木梳的兴奋中,各自交流着活动中的感受,有的说这是自己的第一把木梳,一定要好好保管,有的说这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要送给亲爱的妈妈。活动最后,由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每位同学获得了“常州梳篦非遗小传人”的称号。
此次非遗小传人梳篦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对常州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对社会实践参与的积极性,更让他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