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1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庄如梅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老师所呈现的问题中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遵循学生会的老师不讲的原则,教师只在展示交流时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平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仔细品读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的仔细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2、学习课文中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并加以应用。


  3、向徐悲鸿学习,学习他那矢志不渝,为国争光的决心和爱国心。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大段(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初识了徐悲鸿,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一定有某个词,某句话给你印像深刻或对你有所启发?


(奋发努力,不知疲倦……功夫不负有心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篇课文浓缩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这就叫做“把文读短,把书读薄,老师相信同学们有了上一节课对课文的初读,再加上这节课的细读,一定会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老师也对文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民主导学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下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面对这句话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有心人是谁,功夫是什么,他是怎么下“功夫”的,下了功夫的结果怎么样……)


“功夫”的意思哪位同学提前查过了,给同学们说一下(功夫指的是时间和精力,负是背弃,辜负,有心人是有某种志愿的人)


  1、问题呈现: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徐悲鸿的“有心”是指什么?用一句话来回答。


  (2)自由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想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用“——”划出来。


  (3)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具体体现在哪句话当中,用“﹋”划出来。


  2、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提醒学生把弄明白的和没有弄明白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3、展示交流:


  (1)徐悲鸿的有心指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老师相机板书——真正的中国人,请同学和老师一起书写。


  师问:那在徐悲鸿的眼里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刻苦努力,有志向……),


  可外国人却说:“你们中国人!”这话里,这感叹号里,你读出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这话里你能读出什么?


  比较“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你们中国人”读读二三自然,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师补充资料:


  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就连小小的日本国都趾高气扬地们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国外抬不起头来,遭人白眼和看不起是常有的事,可贵是的——中国人没有屈服,民族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历发向上,救中国与危难之时,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孩子们,读一读上面的这两段话,同样的文字,不一样的中国人。


  在你的眼中徐悲鸿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你是从哪儿看出他肯下功夫的?


  (2)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一样,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骏马图,他笔下的骏马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片段段)


  每逢节假日,他就……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一整天,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一整天做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想是做什么来,是的,就是整天看电视,我们也会感到累的,何况他是在不停地画呀画,可见他多么的辛苦)


  这儿有两个逗号,想想第一个逗号可以去掉吗,对,不能,不样更能说明他不停地画,他这样一直画呀画,他不累吗,累,可是当他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出现那个外国人说的话,于是他就——(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


   徐悲鸿的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两个只和一个为的是你读出了什么——对,是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


补充资料:


   老师上网也查到了一个资料,读给大家听听,由于长时间不能按时吃饭,徐悲鸿得了严重的胃肠痉挛,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一下,但他用左手压住疼处,右手继续画下去。


  现在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还会觉得他下的是一般功夫吗,课文是怎样把他下功夫的过程为我们写得这么具体的呢,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一一为我们介绍清楚的,我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学习应用这种构段方式。


  小结第二部分,孩子们,徐悲鸿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有没有白下呢?好,我们来交流第三个问题


  (3)“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


  没有负,他下了这样的功夫,那到底结果怎样呢?(结业考试成绩优异,油画创作轰动画界)


  当年说徐悲鸿的那位外国学生也来到了现场,孩子们,他又会怎么样评价他眼中的中国人呢?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从他的语句中你读出了什么?对照他一开始说的“你们中国人”前手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学到这里,老师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了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对一个国家的看法,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中国,不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一个人在努力,努力,再努力的结果吗?


  看了老师的这番话,请把你现在想说的用一句话来写下来吧


  学生写,然后指名读


  读着读着,我们就把人读“厚”了,(板书)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填空: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眼(不识泰山)


  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完成下面句子


   徐悲鸿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乃至百倍的功夫,他就像……   


  2、结果反馈:让孩子们说说各自的收获与不足


     3、反思总结,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很满意,希望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看到你们踊跃举起的小手来,好吗?大声地告诉老师。


四、布置课下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所有时间           把文读短


                刻苦勤奋            把书读薄


 


  功夫不负有心人  真正的中国人!有志气   把人读厚


 


           全部精力      不卑不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