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好习惯成就好来来 王敏亚
发布时间:2019-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敏亚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离开幼儿园,加上两个月闲散的暑假生活,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他们还谈不上有学习观念,还不知道学习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马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者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吃东西喝水,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上课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的老师,他们全都不理会。此时,我们不要忙着给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而是先把孩子们的一些基本习惯养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要从一年级就开始。要让一年级小学生知道,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
2、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一年级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第一,记住在教室内不乱扔垃圾,第二,每人准备一个垃圾袋,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半天后或一天结束后倒入垃圾桶,让他们体会到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行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爱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3、养成勤劳的习惯 在学校里,我们老师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清洁打扫中,扫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户、擦桌椅等;在家里,我们家长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擦桌椅等等。这样从学校、家庭两方面共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勤劳的习惯,促进他们尽快的养成。
4、动手实践的习惯 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比如做家务,做小制作或者拆拆装一些零部件等,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都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
5、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 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家长在每次假期内快开学的几天中,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调整在家作息时间。并注意两点注意事项:(1)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饭,这样才能精神饱满的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2)养成睡午觉的好习惯。以往,每年开学后,一年级新生总会出现上课睡觉的现象,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注意在家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虽然进了秋天,但有时天气也会很热,容易产生睡意,所以希望我们家长中午监督孩子养成午睡的习惯,一来避免孩子早到校老师不再发生安全事故,二来为下午更好的学习养足精神,让孩子养成睡午觉的好习惯。
6、养成运动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老师、家长每天和学生在一起运动一定的时间,不仅能让孩子强身健体,而且可以让他们有愉悦的体验,也有利一于增进友谊。
7、养成文明守纪,确保安全的习惯 要利用每周一班会带领学生学习《校园日志检查标准》和《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学生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保护好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不在教室、楼梯、走廊、连廊上追逐打闹,不攀越树木、楼梯、阳台。节约用水用电,家长在家也要做好督促。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的习惯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的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品,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2、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即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进孩子极积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一年级的孩子,我的语文颈习要求是:一画,大声的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学习主动,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字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最有效途径。
3、专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4、口头表达的习惯 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话完整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然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5、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字时,首先要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呼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学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6、课后复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的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拥空车。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就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是只有一个苞米。我就是用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为了搞好课后复习,需要孩子做好二件事: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而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的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哪些生学还不会?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时不时的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意见,对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的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的掌握知识。
7、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的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一年级的孩子尚未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习惯。例如在书写生字时,我要求他做到三到:眼到、手到、心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的结构;手到,字写得正确美观;心道,字形牢牢记在心中。
8、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要养成孩子自觉改正的习惯,一要先让孩子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二要看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怎么做。三要针对老师的评语自改。回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太重要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