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从吃苹果说起……(蒋瑜)
发布时间:2018-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瑜

 从吃苹果说起……

                                       ——改变阅读教学方式的思考和尝试

传统语文教学自有它堪称传统的某些珍贵的可供坚守的观念和做法,比如吟诵,旧事读书人大多体会过“涵涌功夫兴味长”,比如因材施教、注重品德教育,立人是教育的核心目的等等,但在后来的言说语境中,更多表达的是“传统”中使得学校生活变得更加板滞、欠缺活力不能激发创造力等等不够美好的那一部分,因此才有“十年课改”——十年前,我几乎是狂喜的看到课标文字中有“珍爱学生独立的个人阅读感受”这样的话,尤其“珍爱”这个词语,它是有温度有丰沛情感的,当时我想:一定是一个爱读书肯思考,内心柔软的人选用的这个词,或许这是我的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某一扇门,在阅读教学中,我开始进门、开始慢慢琢磨,以图有一天登堂入室,真的知道点什么,真的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跟学生一起,走进更为开阔的文字世界,在那里浸润、陶冶,读过从而热爱阅读,读过从此不同——更加明亮、宽柔、有勇气,成为更好的人。

一个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苹果说起吧,教师应该有选择的能力,知道什么样的好苹果,知道苹果的“好”有多种,像个园艺师傅,引导学生进入园林,在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时候,将给他们听、做给他们看,并自然地使他们想:

我要自己尝一尝苹果的滋味。我要品尝每一种苹果。

我要种一棵苹果树,看守一座苹果园。

或者像个水果店店主,把最好的苹果摆在醒目之处,让他们在尚年幼的时候就知道一流的,在第一排的果子是什么样的。

像个会料理苹果的手艺人。你不爱吃苹果吗?来,尝尝果粒、果汁果浆果酱……

比喻总是蹩脚的,尽管写的人自己颇有愉悦感。我想说的是,在阅读中的教师角色近于以上所说:引导者、示范者、推荐者,是更有经验的阅读伙伴,是不断成熟的发现者。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

1、安静阅读。

安静来自内心的力量,安静来自越读越丰盈的精神体验。在有效地跟文字“在一起”的时间里,学生真实地“我在读”。长文章强调默读——最尊重自我的一种阅读方式。短文章、诗歌强调诵读。

诵读也是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力,我常说:人人皆可为朗读者。

苹果,必须亲口品尝、才知味道——这是常识。

2、说出你的阅读“初体验”。

哪里使你笑了?哪里你似乎被轻轻触动了?哪里你被强烈震撼了?哪里让你停留更多时间你似乎愿意在那里跟作者“对话”?哪里你觉得特别(最独特最新鲜,有点不可思议)?哪里你希望记住?

首先人人有话说,其次分享变得实在。

说说你想说的,看似要求不高,其实有想说之处并说出来,是对话的基础。

3、说出你的疑问。

哪怕一篇课文曾经针对性的解决过一个学生一个具体问题,这个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答案,而是被尊重被关注的人生体验,积累这样的体验他的生命将会更有光彩。

当教师不自觉的跌入激情宣讲、旧时滔滔不绝“告诉你们”的时候,也有学生听而且喜欢,但如果把握不好分寸,暗淡的目光会越来越多,有十几个或更多可能一直暗淡——那些老师以为必须说的其实已经不那么必须,而针对学生的质疑开始课堂讨论,至少是他们想知道——他要一个苹果,你给他。

何其芳的《秋天》一文,学生问:网为什么是圆圆的?

我们从叠音的韵味、美学意义的饱满、几何意义的圆的意义(同样长度的线段构成圆的面积最大,打鱼,面积大打得多),说到劳动技巧的纯熟(没有撒过网的人,撒不圆),甚至说到体能——那个撒网的人,一定很健美、很讲究效果,劳动收获和观赏效果……

又问:这么努力,是为了捕捞“青鳊鱼的影子”吗?

渐渐触到难点,值得好好品品,琢磨琢磨的地方,学生自己的疑问,比老师把问题“抛给”“扔给”大家,他们探究的兴味会浓一些。

由来自学生的问题给课堂导航,老师偶尔纠偏。效果不错。

4、你觉得还有更好的表达吗?

学习《行道树》这类短文,读了品味了想了,就可以尝试创造、尝试一点点超越——你觉得如果你写《行道树》,哪些地方可以做得很好?并不是指跟作者比试,也看重超越自己、欣赏同学表达等。

5、你希望在读这位作者的文章吗?读他的书吧。

由一个苹果开始,走向他的果园吧。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散文《湘西散记》,小说《边成》——《沈从文自传》、沈从文故事、逸闻、沈从文风骨、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沈从文这样做老师……

 

通向果园的路有很多条。

如果愿意,选择“少有人迹”的一条,收获别样风景,也收获更大更有滋味的苹果——小一点也不要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