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文字里慢慢走
——现代诗歌阅读教学的几点想法
“请在文字里慢慢走”,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话,他有一篇文章特别谈到阅读,希望人人都成为读者,成为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好读者,他所说的“良好阅读习惯”指的是“品味文章的习惯”,他还说:从前人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读完一本书的。
诗歌阅读更是如此,好的诗歌萌芽于特别优美的心灵,心灵深处的清泉滋养它们的一字一句,当一首是写成的时候,世界为它静下来,静下来:倾听。
因此,我首先知道:诗歌要慢读。
课外诗歌选读,我们选择了金子美铃的《橙花》。
我伤心哭的时候
总是闻见橙花香。
我在这里赌气,
很久很久,
也没人来找我,
我已经看腻了,
蚂蚁 从墙洞里
没完没了地 爬出来。
院墙里,
仓库里,
传来欢笑声,
一想起又哭出来
这时候,
我闻到了橙花香。
匆忙扫一眼:这是什么?有什么意思?仓促读几遍也有不了三分钟,因为仓促,对这样的文字依然不会有特别的感觉,不过是小孩子橙花蚂蚁之类的。诗歌阅读是不要速度的——我认为任何真正的文学阅读,速度都是次要或不要的。有的人读过许多书,都是以看电视连续剧的姿态读的,人物故事知道不少,而出口依然“语言无味”,长久不真的接受文学语言文学精神的养育,渐渐地也有可能“面目可憎”。所谓“面目可憎”是说一个人的“精神面相”不够好,慢慢读书,一字一句阅读诗歌,使心灵沉静,长久熏陶之后,面目就“可敬可爱”了。慢读,眼前会出现一幅幅画:
一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伤心地哭了。一个小女孩,五岁六岁的样子,她有皎洁的小脸,毛茸茸短发或者梳了歪歪扭扭小辫子,在哪里哭?能闻见橙花香的地方。橙花盛开的季节。
一棵盛开花朵的橙树。
赌气的小孩子,似乎含着“别的孩子”会很快来找她安慰她的愿望——谁的童年里没有呢,这样的时刻。作者画下来了。
看蚂蚁从洞里爬出的小姑娘
其他孩子在谷仓在另外的院子里玩耍。
再次哭泣。
一幅幅水粉画,呈现在读者眼前。柔和的颜色,淡淡的清甜气息,纯真的童心——这是孩子生活里的重大事件。金子美铃认真地描画这一幅幅画,她的诚恳邀请读者更久地停留。慢读,这首诗才真正成为“你的”。我们一个学生说:读到“我看腻了蚂蚁……”那一节,我呆了,不知道多久才回过神来,我想起我小时候夏天,大人都在午睡,我偷偷溜出去,就是这样。童年有很多欢乐,也有寂寞跟许多大人根本不知道的感觉,金子美铃怎么知道的?
另一个说,我也闻到过花香,不是橙花是柳树的花——大人们说那花根本不香,其实真正不香的花特别少,大人们已经闻不到了,柳花的香气里有点苦,一个人有点伤心的时候更容易闻到——莫非伤心也有好处,让我第一次知道心也可以很安静。
这样想这样说,浏览怎么做得到。好的诗歌,有自然的魅力使读者不会快——有经验的、心里有潜藏诗意的、有某种渴望的、正在学习这样读的,都基本可以做到。
阅读的用处不是以眼睛扫过的字数来衡量的,而是以给予心灵刺激的力量和获取的知识总量来衡量。慢读一首小诗,并不比翻阅一厚本故事更少收益。我所说的“慢”不仅指速度,更强调阅读心态,沉静专注地诚恳阅读,拒绝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还有,诗歌要细读。
有人谈阅读说:试着从你读到的每本书中拿走一点东西。
拿走什么?什么是值得“拿走的”?这和阅读者的品味和洞察力有关系。初中学生这方面的修养还不够深厚,须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积累。尤其诗歌阅读,须要选择精品,沉浸在字里行间,细读。
例如:史蒂文森的《外面的世界》
除了我这样的小孩
还有谁会爬上樱桃树?
我双手抓住树干
眺望外面的世界。
我看见隔壁的花园,
里面开满了鲜花,
还有更多的好去处
是我前所未见
我看见河水打着漩涡流过
象是天空的蓝墨镜;
来来往往的路上尘土飞扬
路上的行人正往城里赶。
如果我能找到一棵更高的树
我还能看得更远
看见大河汇入海洋
海里航行着轮船
我会看见道路伸向远方
一直通往仙境,
那儿所有的孩子都在五点钟吃晚饭,
所有的玩具都有生命。
如何细读?
1、对一首诗做详尽的圈点评注。把阅读时候的最初感觉、联想、阅读状态、阅读心得、疑问等等都写下。让这首诗“成为我的”,让这首诗因为我的阅读变得丰盈。
这个要求叫:写在诗歌的边上
2、问题引领思考。例如问:如何理解更高的树?怎样才能找到更高的树?看得更远意味着什么?“那儿所有的孩子都在五点钟吃晚饭”很神奇,只有“仙境”里才有吗?大人真的不会有人爬樱桃树吗?
3、咀嚼文字。
例如:“假如我是……”,一个似乎并不值得特别留意的词语“假如”——它打开了一个世界,一个诗歌世界,只要这个词语一出现,写诗的人就获得了自由,读者也获得了,随着下边文字的出现你可以是一只鸟、一座山一片花开的原野……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就化身为鸟。
“嘶哑的喉咙”似乎不美,作者坚定地使用这个词,为什么?
只要明白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心理背景下,从怎样的一个人的心里深情地一个字一个字含着血和泪写出来的,这诗歌的“嘶哑”就可以理解了,而且只能嘶哑。
“无比温柔的黎明”,是这样的歌声迎来的。这是爱的力量。
当然,诗歌要多读。
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得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你变得越聪明,当你表达思想或做出选择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量。布罗茨基说:一个阅读诗歌的人更加不容易被战胜。
诗歌,好的诗歌——不好的不可以叫诗歌。为读到它们的人开一扇扇窗,黑暗或昏暗中,窗的方向更明亮些。沉闷的时候,靠近窗打开窗,新鲜的风吹进来,风里混合花香、雨的气息,或许还有鸟鸣。
一枝玫瑰不知道哪个春天的早晨就探头探脑爬进来。
一只蝴蝶也飞进来。
它们告诉你:远方很美。你可以凝望,也可以上路。
后来,你就在那儿:曾经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