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朱胜平
发布时间:2018-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胜平

  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的一种学习能力。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教学过程,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应因势利导,激起他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 如教《暖流》一文,在学生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暖流”与自然环境中的“暖流”有何不同?使学生对“暖流”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阅资料,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暖流”的意思是截然不同。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趣。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黄果树瀑布》《西湖》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3、以读生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船长》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1、利用工具书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并引导他们养成借助工具书来学习的习惯。教学伊始,我们就应该向学生们介绍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的使用方法,并要求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定带着。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训练后,开展查字典、词典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尽快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方法还要养成习惯,要从课内入手,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讲读课文时,遇到重点词、多义词、不理解的词,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来解决。作业练习中也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来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经常请教这位“老师”,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给出自学提示,培养自学能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有限的,学什么、怎么学,这对于小学生自学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让学生自学不是空喊出来的,而要有一定的学习目的。因此要想让学生自学,教师必须先让学生弄清学习目标,给出自学提示。如在教《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时,教师出示自学提示:默读并思考:(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选择你感动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在旁边写写批注。这样学生们就能依据提示进行自学了,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阅读分析课文的一般方法。

  3、勇于质疑,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在自学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切勿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开天辟地》一文中,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要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文本发现问题。如:课文前面写“周围黑乎乎的一片”,后面的“一丝微光”又是从哪里来的?混沌一团的宇宙中怎么会有板斧和凿子?第一自然段写“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第二自然段又写“盘古一顿猛劈猛凿,巨石崩裂”,鸡蛋里怎么会有大石头呢?等等一些列问题的提出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要做好引导工作。一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二要进行恰当的启发提示,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教师点播在刀刃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上面提到的教学的《开天辟地》中问题提出之后不急于回答,出示另外一个版本的《开天辟地》的故事,引导学生比较读。学生自然而然发现问题的答案:这是中国的神话故事,这些情节的设置、文字的描写,更增添了神话故事神奇的色彩。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

  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鞋匠的儿子》一文时,突出抓住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进行教学。在学习参议员的态度变化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参议员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参议员当时的内心的尴尬、矛盾、羞辱。从“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了解到林肯的处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林肯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从林肯的语言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非常感谢参议员,将别人的恶意看成对自己的善意;同时他永远以身为鞋匠的儿子而自豪,并且表达了对父亲的尊敬、爱戴之情。通过教学,林肯的宽容大度、襟怀坦荡、仁爱正义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事的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以上是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养成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对儿童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儿童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就是好儿童,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儿童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每次作业要求同桌互相检查,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每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