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浅谈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庄琦

浅谈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融会贯通,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相联系着的一定活动方式的构成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我们知道,语文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读写能力却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自己不断的模仿、思索、实践才能得到提高的。因此,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更为重要,启发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方式。启发式的教学首先在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教师点拨诱导,引发思维,帮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迁移;其次,启发式教学能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及时反馈,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可贵的反馈信息,从而促进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激发兴趣,启发引导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孔子说的启发,就是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然后给予引导、开通,使学生豁然贯通,自己去掌握知识。先激发兴趣,后启发引导,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要点。这样的设疑,使学生沉浸于老师所“启”之中,产生思考的冲动,兴趣由此而发了。进而教师再加以引导,便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设疑解惑,启发训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巧设相关的问题,往往有柳暗花明之功,点石成金之效,但简单而肤浅的是或非的一问一答,是毫无启发实质意义的教学方式。只有提出符合教材的重难点,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激发思维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的设疑既抓住了文章焦点,又创造出一种研究的气氛,达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实行启发式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设疑,更主要的在于解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只有通过教师的设疑,才能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明白了后天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和解惑的途径,使学生获得了有关的语文知识,并通过启发训练的手段,使学生在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中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了知识向能力迁移的目的,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倡过,教学中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叶圣陶先生也有一句名言“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总之,启发式教学既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首要环节,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过程,更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