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问:视频中有哪些菜?
一味平凡吃食可以纵横南北、通贯古今,柴米油盐中亦现大典故,让人回味。论吃,全世界当属中国人最能吃,也最会吃。下到凡夫俗子,上到文人雅士,均不乏“吃货”,也不乏吃出文化来的“吃货”。比如汪曾祺,比如梁实秋。
出示;梁实秋介绍
指名读,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散文尤为出色)
出示:冰心的评价
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人,对吃也是深有研究,但对此事他依然谦虚得很。曾有人问他:“为何您对饮食如此特有研究?”梁老先生顿时感觉“好生惶恐”,于是回答道:“可能因我连吃八十多年,没间断。”真是活生生的一位老顽童是也!
出示书名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梁老先生写的《雅舍谈吃》。
梁实秋以重庆北碚寓所“雅舍”为名.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大师不单将甜酸苦辣在笔下作浅描深划,其中更无间植入了浓浓的儒雅风流。所以说,《雅舍谈吃》,看的是“吃”,品的是“雅”。如同一部那个年代文字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二、学文
1、名人评价
指名读评价
读大学的时候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给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后来参加工作,拿着菲薄的工资,我专门去把《雅舍谈吃》里写到现在能找到的美食尝了个遍。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2、从他们的评价中你了解了什么?(语言特色:简短、幽默)
3、你猜猜?《雅舍谈吃》这本书中介绍了哪些饮食?会介绍和饮食有关的哪些方面?
出示目录,揭晓第一个谜底。生读目录
会介绍和饮食有关的哪些方面呢?猜:食物的做法;食物的口味;有关的小故事。
6、品《酸梅汤与糖葫芦》《狮子头》,(控制阅读速度:思考:介绍了这道菜肴的哪些方面?表达什么情感?划出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话,说说感受。
《酸梅汤与糖葫芦》1. 味道与故乡的关联
食物往往具有一些地方独有的特色,因此人们在品尝食物的时候,会将它的味道和这个地区关联到一起。梁实秋在海外留学最想念的就是家里的爆肚儿,回国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饭馆连吃了三碗爆肚儿。远在异国他乡,他对故乡的思念只能寄托在一碗小小的爆肚儿身上,当这碗爆肚儿吃到了嘴里,吞进了肚子里,才感觉自己是真的回到了家。许多同学从遥远的故乡来这上学,家乡的美食有什么让你时刻牵挂在心底?
《狮子头》2. 味道与故人、往事的关联
梁实秋小时候最爱吃小炸丸子,可是一盘丸子也就二十几个,每个人分下来只有两三个,总是不够解馋。一次,梁先生的弟弟忽然问母亲小炸丸子多少钱一碟,母亲觉得心酸,立刻买给他们吃。这件事让梁实秋先生在七十多年后也能记起那一次吃小炸丸子的滋味,记着那种受到宠爱的感觉。说说你最喜欢吃的家人做的美食。
小结:饮食中包含着个人的独特记忆
7、除了思乡思亲人,梁老的文章还很幽默。《芙蓉鸡片》一文中写道:我幼时侍先君饮于东兴楼,因上菜稍慢,我用牙箸在盘碗的沿上轻轻敲了叮当两响,先君急止我曰:”千万不可敲盘碗作响,这是外乡客粗卤的表现。你可以高声喊人,但是敲盘碗表示你要掀桌子。在这里,若是被柜上听到,就会有立刻有人出面赔不是,而且那位当值的跑堂就要卷铺盖,真个的卷铺盖,有人把门帘高高掀起,让你亲见那个跑堂扛着铺盖卷儿从你门前疾驰而过。不过这是表演性质,等一下他会从后面又转回来的。”
8、梁老的文章中还抒发了自己的想法,品《吃相》,这番豪爽的表面下有种别样的快意平生,而且还会觉得他们有那么些“可爱”。或许正如梁老先生所言:“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所谓文人雅士有文人雅士的活法,乡野村夫也有乡野村夫的过活。只要场合允许,开心就好,无须嘲笑彼此,更无须试图强行改变对方。
总结:出示美食地图,食物,不只是果腹之物,也不只代表着地域文化,更承载着人们对岁月对于故土的集体记忆。飘香的菜品,远去的叫卖声,有家的味道,有故乡的影子,每每读来心头总会泛起涟漪,触动心底那永远不会淡去的亲情和乡情。同学们,课后再去品一品《雅舍谈吃》。
三、作业
1、阅读《雅舍小品》
2、仿写一种家乡美食